第449章 華蓮
“正史中沒有這位華蓮公主的任何記載,但野史中關於這位華蓮公主,卻是讓人大跌眼鏡。”
根據專家發過來的最新資料,李承澤很是震驚。
月朝的那段三十年的歷史非常混亂,正史中一句話一筆帶過,外界無從得知,但是野史中,這段歷史中,卻有一個極為突出的人物,那就是華蓮公主。
她是文帝的小女兒,傳聞她出生時天降祥瑞、百鳥朝鳳,冬日的池塘一夜之間蓮花盛放,同一年北方大捷,文帝大喜過望,認定華蓮公主乃上天所賜,為她賜名華蓮公主,獨得恩寵,華蓮公主年幼的時候也確實很得民心,那個封建專權的時代,華蓮公主成為了文帝控制民心的絕好工具。
如果說當初百姓有多麼崇拜敬仰華蓮公主,後來就有多麼痛恨厭惡她。
後來她甚至成為了毒婦的代名詞,百姓聞之色變。
文帝死後,武帝即位,作為武帝的親姐姐,華蓮公主正式開啟她的專權之路。
圍繞著她的永遠是香豔的風流軼事,以及高高在上的對百姓的蔑視與糟踐。
以至於她在民間的威望一敗塗地,成為人人唾棄辱罵的物件。
強搶民男,不管你是國公世子還是皇親國戚,只要華蓮公主看上的人,一律逃不掉,傳聞為了安放這些從天下蒐集來的各國美男,她專門修建了雲夢山莊,這裡就是她的後宮。
野史記載,武帝壽誕,鄰國王子前來賀壽,宴席上,華蓮公主對王子一見傾心,不顧兩國邦交強硬留下王子,甚至不惜發動戰爭,如此種種惡行,不勝列舉,以致民怨沸騰,怨聲載道。
在野史中,更是記載了一種非常殘酷的刑罰,扇刑。
扇刑由華蓮公主所創,以一種非常殘忍的手法將人皮完整的剝下來,這對剝皮人的技術要求非常高,為此華蓮公主專門重金培養這些人,為她所用,剝下來的人皮薄如蟬翼,製成扇子,保留著美人的風韻,是華蓮公主最大的愛好。
也因她的種種慘無人道的惡行,招致民間大量反對的聲音,起義一波接一波,終於在武帝八年,起義全面爆發,開始了三十年最為混亂的割據戰,致使國土飄搖,人心分裂,直到三十年後一個放牛娃的出現,結束了分裂時代,重新統一。
華蓮公主是月朝滅亡最大的罪魁禍首,其惡行千夫所指罄竹難書,在野史中,對她盡是各種羞辱謾罵的描寫,有一些實在太誇張了,比如什麼油鍋烹人,炸丸子……這個比人彘還要恐怖,僅僅想想就能連續做一個月的噩夢,可以說這個女人,是古往今來第一毒婦第一惡婦,文字都難以形容其惡行的千分之一。
當然這其中不乏民間百姓對其以訛傳訛的描繪,但管中窺豹,足以見得華蓮公主絕對不是什麼善茬,但把一個國家滅亡的原因歸結於一個女人頭上,也不知道是這個國家的男人太無能還是華蓮公主壞的太突出。
李承澤看著野史中把華蓮公主妖魔化成這樣,非常無語。
他並未關注過這段時期的歷史,也是第一次聽說華蓮公主的大名,但通篇看下來,他反倒覺得這個華蓮公主挺可憐的。
歷史從來是由勝利者書寫的,一個國家的命運也不該由一個女人來承擔,難道整個國家的男人都死絕了嗎?
這不過是無能者為自己找的藉口罷了。
古代的封建君主專制,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威力,就在於天子以君權神授為由控制百姓的思想,以達到集權的目的,華蓮公主一開始就是文帝用來控制民心的手段,沒有華蓮公主也會有青蓮公主白蓮公主,她從始至終只是文帝控制百姓思想的工具人罷了。
華蓮公主惡名顯露,恰恰是文帝重病那幾年,難道是文帝太過縱容愛女了嗎?
這中間也許有什麼不為人知的事情。
野史中的描述太過誇張,甚至連鬼故事都編出來了,根本看不到一點對華蓮公主的客觀分析,在這上邊是找不到什麼有用資訊了。
李承澤忽然想到山下的原住民,說不定能找到什麼線索。
時間不早了,李承澤準備帶著屍體前往考古研究院,他準備向上級申請一個小組,針對這具乾屍展開考古研究,對於補充那段殘缺的歷史具有重大意義,他有預感,這一定會是一項震驚世界的壯舉。
另外兩間密室機關專家正在破解,李嶺派人送李承澤離開。
中間李承澤見到了匆匆趕來的葉崇,他從葉崇嘴裡並未得到有效資訊,對方又很忙,掌管著偌大的山莊,李承澤便讓人先走了。
“這件案子查起來還真是挺難的……。”李承澤嘆了口氣。
李嶺蹙著眉:“我也是第一次辦這種案子,挺有挑戰性。”
兩人相視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