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瑜使臣曾代表東瑜想與陛下探討聯姻事宜。”
本應此訊息只有中書省和禮部個別人員才知道的事情,但提出的這件事的人……卻在範圍之外。
大國之間聯姻幾乎都是約定俗成,只要一方提起幾乎都會同意。
若是駁回了提議也就相當於駁了鄰國的面子。
但也要試探鄰國的想法,所以會提前接觸詢問。
要是鄰國沒有這種意願,自然也不會提起,這樣對雙方都好。
所以沈曠在東瑜詢問時已經明確表示過,西盉不會聯姻。
“嗯,此事不應禮部來說嗎?”沈曠音色冷淡,看向自己臣子的時候多了一些審視。
禮部也是一臉不願,為何別人搶了他們活兒,到底有沒有把他們當回事?
“楊大人如何知道此事?”、“禮部還在審議,為何這麼著急?”
那位楊大人連忙辯解,“微臣並非著急,而是坊間流傳東瑜郡主……”
“郡主如何?”禮部的人問著。
沈曠淡然看著,禮部的人還是上套了。
“宮外傳言都說……郡主寫了封情書送往宮中,陛下又連夜召了中書省的各位大人商議,宮外風言風語,對郡主名聲也是有影響。”楊大人認真說著坊間傳言。
至於是不是真的坊間傳言,那倒是應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此事還是怪在下將郡主的信件混入了古籍中,還是郡主在宮中取回。在下想著若是陛下看到了,無意間冒犯了陛下,還應當與陛下道歉。”孟經恆又上前說道,積極地承認。
“此事是郡主一番心意,還望陛下恕罪。”
沈曠神色無常,“朕從未見過什麼信件。”
“孟大人應當道歉的也不是朕,而是因此受罰的人。”
“大理寺和刑部,此事徹查到底,入宮核驗誰出了錯漏,按律處置。”沈曠召了兩部的人進來。
震懾群臣的冷淡聲音似乎是那冰窟中不敢觸碰的冰錐,心腹知道皇帝的逆鱗在哪,不見得所有人都知曉。
大理寺與刑部聯手,可見皇帝對此事的定性。
“若還有別的牽扯,就一併查處。”
入宮核驗,只是對物品查驗,夾帶一封無害的信件易如反掌。
但如何走漏的訊息,才是此間重點。
沈曠不帶一絲感情地吩咐著,不安分的人大有人在,那就要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
至於其他,現下還不急。
沈曠掃了一眼還想說什麼的使臣,說道:“若是擔心郡主名聲受染,朕可以下緘口令。”
孟經恆抿著嘴唇,似乎西盉皇帝比起傳聞中更加不近人情,如此地步還要公事公辦。
分明聯姻對西盉沒有一點壞處,沒想到會如此難辦。
“陛下,防民之口甚於防川,陛下不必為郡主過失大動幹戈。”孟經恆退讓一步,繼續說道:“不過也為郡主著想,在下代東瑜正式發出聯姻的請求。”
“哦?”沈曠冷笑一聲,“既然是東瑜的意思,自然要給幾分薄面。”
殿內朝臣嘩然。
東瑜無論如何都想聯姻的理由大約是這位郡主的母親在西盉獨攬大權,想要增加自己的勢力,所以才會捨得自己的女兒。
沈曠回想起多年以前在西盉宮宴見到這位東瑜長公主,那時就覺得這人眼界不俗,手段非凡。
看這使臣的的作風也能猜出一二,是個狠心的。
作為使臣就應當不擇手段,沈曠倒是有些欣賞這位東瑜長公主識人的眼光。
至於孟經恆,最後不得已提出了聯姻,已經是最後的底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