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十六章

許清嘉的初中生活便這樣美好而又和諧的拉開序幕,轉眼就到了1978年底。

十一屆三中全會在首都召開,會議確定了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全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

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確定,餘市也隨之發生變化。

江老爺子是改革派,江平業自然是改革開放政策的忠實擁躉。

江平業頂著壓力在餘市內全面開展冤假錯案的平反工作,並且恢複了關閉十幾年的集市,允許農民自由買賣富餘農畜産品。

前者還罷,自去年起一些著名人士被陸陸續續平反,人們多多少少有了心理準備。可後一條卻引起了軒然大波,在一些保守派看來,這是活生生的資本主義複闢。

江平業在辦公室沒少跟人拍著桌子吵,他強勢地壓下所有批評指責,一力主張在全市範圍內恢複集市。

孫秀花寄過來的家信裡特意說了這事兒,她老人家打算拿一些兔子和豬肉去集市上試試看,怎麼著價錢也要比之前的略高一點。

要知道肉這種東西,那完全是供不應求。之前他們是沒辦法,只能賣給這一家,價錢也只能被人家壓低。去集市上賣,那自然是價高者得啊,她就不信香噴噴的肉沒人要。

許清嘉不得不感慨,不愧是能養出許向華的老太太。別人都還在觀望呢,尤其因為之前的思想風潮,在不少人看來,做生意頗有些丟人,人老太太一點都不帶猶豫的。

許向華自然是同意的,他回信告訴孫秀花,他已經在和許再春商量這事。倒不是不信任自家人,而是老太太年紀大了,肯定不能讓她辛苦。許向黨太老實,讓他去賣東西,許向華真有點擔心他被騙了。兩個侄子半大不小,搭把手還行,挑擔子還不行。

思來想去,還是許再春最合適,兩人本來就有合作,且許再春精明為人也仗義,事情交給他,許向華放心。

在信裡,許向華還叮囑讓許家武給許再春打下手學一學。大房這兩個侄子,許家武成績差,讀書這條路是走不通的。在地裡刨食太辛苦,剛好政策開放了,做點小生意不失為一條出路。許家雙讀書成績不錯,人也刻苦,倒是可以走走讀書這條路。

“這政策一出,以後村裡的日子要好過不少。”許向華一邊折信,一邊笑著說道。賣給供銷社,價錢到底是被壓低了,還有可能不收只能拿回家,不是誰都有膽量去黑市上賣的。

許清嘉笑嘻嘻給他遞信封:“以後會越來越好的。”要不了多久農村就會實行包産到戶,大夥兒勞動的積極性高漲。越努力收獲越多嘛!以後不只能填飽自己的肚子,還會有富餘的可以拿到集市上去賣。

話音剛落,許清嘉又瞥見許家康焉噠噠的眼神,哪不知道他在鬱悶什麼。

農民可以在集市上光明正大賣東西,城裡戶口卻只有買的份兒,他們不能賣。

這讓許家康這個鑽到錢眼裡的人分外不舒坦,讀書這麼累,他週末都得跑出去賣兩只小兔子過過癮。眼見著這麼好的機會,卻只有幹瞪眼看著的份,他哪能不鬱悶。許家康那模樣就像是丟掉了一千塊錢。

“也許再過一陣子,政策就又改了。你看連集市都恢複了,以後政策肯定會越來越寬松的,說不定要不了多久,人人都能做生意了。”許清嘉安慰許家康,聲音篤定。

事實上,等大批知青回城,為了安頓這百萬來口人,國家馬上就會出臺相應政策。哪有那麼多崗位安頓回城知青,一群無業遊民遊蕩在城市裡,時間一久準得出大事。既然無法安排工作,那麼只能允許這些人自謀出路。

改變要一點一點來,哪能一蹴而就,其實上頭也是在摸著石頭過河。

“你們兩個還真得掉進錢眼兒裡去了。”許向華哭笑不得,指了指兩人:“眼下你們倆最重要的任務是讀書,將來考個好大學,等你們上了大學,愛怎麼折騰怎麼折騰去。”

許家康幽幽道:“掙錢讓我渾身充滿了力量。”

許清嘉也嘆了一聲:“親手掙錢讓我有滿足感,比考一百分還滿足。”

許家康嚴肅點頭。

“你考過一百分嗎?”許向華懟許家康。

許家康悻悻的摸了摸鼻子,他又不是讀小學,一百分有這麼好考。

許向華拿著封好口的信封,一人頭上敲了一下:“兩個財迷。”

許家康擼擼被弄亂的頭發,朝許向華擠了擠眼睛:“我看這政策都心動,四叔難道你就沒什麼想法?”

“我該有什麼想法,村裡的養殖場辦的挺好,一年不少錢了。集市一開,估摸著還能比預期多賺兩成,我沒你們這麼貪心,我很滿足了。”許向華一副知足常樂的超然樣。

許家康才不信,他四叔能是這麼安分守己的一個人!他湊過去,拿手肘推了推許向華:“四叔,這又沒外人,你就跟我說一下嘛,我不能掙錢,你能掙錢,我也高興啊。”

許向華又在他頭上敲了下,沒好氣道:“沒大沒小,趕緊給我複習去,再幾天就是期末考試,要是沒考到班級前十,你兔子都別想賣了,好好在家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