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章 狼心狗肺

蘇母追了一會沒追上,氣喘吁吁地扛著叉子回到家門口。

“嫂子,咋回事?”這時門外圍觀的鄰居還沒散,七嘴八舌地開口詢問。

蘇、王、李、張是大青山村的大姓,幾乎都是一脈相承的本家,尤以蘇家為最,大青山村是本縣最大的村落之一,約莫三百多戶人家,擁有良田五千多畝,雖然一大半的良田都是大戶人家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大青山村的蘇姓足足有一百多家,加上秀姑家為人厚道,他們大多與之交好,所以聽蘇母痛罵追打張媒婆的來龍去脈,都有些同仇敵愾。

蘇母怕張媒婆出去胡說八道,敗壞秀姑的名聲,所以先發制人,聽大家問,就跟大家說明。冬日村裡農閒,都愛打聽這些是是非非,一時不防,就會傳得面目全非。

不消幾日,村裡村外議論紛紛,都在說張媒婆替苗雲上蘇家求娶秀姑的事兒。

“張媒婆真不是人,這不是糟蹋秀姑嘛?”

“就是,作孽喲,這張媒婆沒人性,以後我可不敢託她給我們家兒女說親。”

“讓我說,大嫂就是太挑剔了,秀姑已經不是黃花閨女了,被休的名聲又不好,連帶我們翠姑都不好找婆家,有人家肯求娶,就趕緊答應,鰥夫光棍都可以,難道還要留秀姑一輩子在家白吃白喝不成?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不過是個賠錢貨,省下那份口糧,還不如幫襯我們這些窮兄弟。”說話的是蘇三嬸,口氣不知道有多麼義正言辭。

“喲,蘇三嬸,你咋把罪過推到秀姑身上?誰不知道你家翠姑為啥嫁不出去?你們做父母的覺得翠姑模樣兒比秀姑長得標緻,想在縣城裡找個有錢人家,別人家又嫌翠姑愛打扮,不愛做活,不是會過日子的人,這才耽誤到了十八歲,和秀姑有什麼相干?”

“哼,要不是秀姑被休回來,壞了蘇家女兒的名聲,翠姑早就嫁出去了!”

望著蘇三嬸的樣子,眾人嗤之以鼻。

不止他們在說秀姑,張媒婆也在四處張揚,逢人便說秀姑被休後耐不住寂寞想男人,看中了沙頭村的富戶苗雲,託自己說媒,又獅子大開口地要五十兩聘金,自己覺得太多,分辨了幾句就被蘇母拿著鐵叉子趕出來,企圖戳死自己等等。

幸虧蘇母料到張媒婆的品行,早先出手,雖然流言傳得很快,但是許多人都知道是張媒婆顛倒黑白,不過還是有些不懷好意地附和張媒婆,譬如蘇三嬸等。

蘇母快被氣死了,恨不得剝了張媒婆的皮,反觀秀姑一直淡漠以對,流言止於智者,越是辯解,他們越是興奮,傳說得更加五花八門,不理會,很快就會過去了。因此秀姑從不出門和人辯解,在家細心教導孩子讀書認字。

糧山五歲,添福三歲,都定不住性子,很快就厭煩了。滿倉和壯壯兩人已經知事,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學得十分用心,拿著筆管在沙土上寫字,寫滿了抹平再寫。

秀姑每天抽出兩個時辰來教導滿倉和壯壯,上午和下午各一個時辰,每隔半個時辰歇息一刻鐘,其餘的時間則用來繡百壽圖,覺得眼睛疲乏了,就和母親、嫂子一起做家務。

雖然蘇母和蘇大嫂不讓做家務,但她不認為自己不應該做。

事實上,前世的她都是在忙完家務後學習一切技藝,她本就是農村姑娘,從不認為農村出身就一定粗鄙,農活家務對她而言,幾乎是信手拈來,並不會耽誤功課。

見秀姑如此沉得住氣,老張更加歡喜,催促李氏早點開口。

這日張媒婆正在對人說秀姑不甘寂寞,自恃容貌勾引男人,正好碰到剛殺完豬回來的張碩,拿出殺豬刀當空劈了兩三下,滿臉兇狠,一身血跡,嚇得張媒婆屁滾尿流,立刻竹筒倒豆子,三言兩語地當眾說了實話,然後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地來蘇家賠罪。

老張和張碩一直兇名在外,神仙怕惡人,何況村民,個個怕他們的殺豬刀,不敢找麻煩,尤其是老張當過兵、殺過敵,不是平常百姓能比得上的。

很多人知道壯壯在蘇家和滿倉一起跟著秀姑識字,既有師徒之分,兼兩家親如一家,便以為張碩因為這個原因幫忙,沒往別處想。畢竟張家是富戶,娶媳婦容易,沒必要屈尊於秀姑一個棄婦。自此以後,沒人敢再說秀姑的閒話了。

蘇母也是這麼想的,心裡暗暗感激,李氏趁勢上門說明老張所託。

喜歡棄婦再嫁請大家收藏:()棄婦再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