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太陽已經升了老高,豬肉逢淡季,村裡鮮少有人家吃肉,老張不再擺豬肉攤子,而是交了銀錢和禮單後,趕著牛和羊群出門放牧,同時推走了家裡的另一副平板車,帶上鐮刀,在放牛放羊的空閒時間裡收割鮮嫩的草,曬乾後儲存起來給牛羊過冬。
秀姑對公公很有好感,性情豪爽,出手大方,為人處世圓滑中透著剛直,對自己這個兒媳婦視如己出,不像村裡很多人除了幹活在其他事情上都把娶進門的兒媳婦當作外人。
這樣的公公,真的很難得。
就是不知道婆婆是什麼樣的人物,得此夫婿,想必也是含笑九泉。
公公給的這筆禮錢足夠他們一家四口三年的開銷,一兩銀子等於一吊錢,一吊錢就是一千個大錢,一千個大錢的購買力相當大,能買十多斤糖,能買三十多斤豬肉或者同等分量的油,能買一百斤鹽或者同等分量的醬油、醋,能買近千斤的白菜,能買六百多個雞蛋,能買一石上等白米或者相同分量的細白麵,按市價能扯兩匹雲掌櫃給的那種細棉布。
摺合下來,一兩銀子約等於自己二十一世紀的三百多塊錢,禮錢相當於兩萬多。
禮錢不少,卻也不離譜,他們聚族而居,按著人頭算,各家收到的禮錢相差不遠,秀姑記得自己兄妹三人嫁娶時,家裡收的禮錢都是二十吊錢左右,不過二位兄長的禮錢父母並沒有給兩個嫂子,而是抵了喜宴的花費。
所以,她得到的這筆禮錢主要歸功於老張和他的八拜之交,以及張碩的八拜之交,父子二人的八拜之交給出的錢竟比本家同族和親戚多一倍,每人二兩銀子或是兩吊錢。這筆錢張家不是白拿的,等這些人家辦紅白喜事時,他們家要按著禮單還回去,屬於人情往來。
銀子和禮單收進梳妝匣第二層,底層裝著自己的嫁妝銀子,兩者並未放在一起,抽出第二個小抽屜,看到裡面的荷包和紅布包,秀姑手一頓。
她進門拜高堂時老張給的紅包,她竟忘記看了!
開啟一看,卻是一對金戒指和一對玉鐲子,玉鐲子呈淡青色,顏色均勻,這種比青色淡一些,比白色深一些,處於白色和青色之間,質地剔透,也沒有裂痕和瑕疵,只是色澤暗淡,彷彿缺了水分似的,看起來不像值錢的東西。
秀姑倒很喜歡,村人不識玉、不懂玉,失色的玉鐲子比金鐲子銀鐲子低調多了。
把荷包和玉鐲子拿出來,銀子和禮單塞進去,銅錢則收進一口嫁妝箱裡,放在床尾。這種古老的嫁妝箱空間很大,四四方方,又深又寬,兩籮筐銅錢進去,箱內只滿了七成。
很快,秀姑有點不放心了。
梳妝匣大喇喇地放在梳妝檯上,村中從來沒有出現過這麼精緻的梳妝匣,誰見誰都好奇,既然有好奇之心,肯定會開啟看。
他們要看,自己難道說不給他們看?
到時候,梳妝匣的重量引起他們的懷疑,那就不妙了。
沉吟片刻,秀姑把銀子和金首飾盒子取出來,加上裝錁子的荷包,用包袱皮包好。
她陪嫁了四口紅漆大箱子,兩口空箱只鋪了紅紙,現今銅錢用了一口,還剩一口,另外兩口箱子一口用來裝孃家置辦的新衣和平時的舊衣、壓箱錢,一口用來裝王家所賞的綢緞布匹衣裳,因這口箱子裡的東西不大用得著又貴重,所以放在櫃子頂部,輕易夠不到,銀子和金首飾就放進這口箱子的底部,扣上了大銅鎖。
婚前秀姑一口氣買了十個大銅鎖,櫃子用了四個,箱子用了四個,還剩兩個備用。
拍拍手,把椅子挪回原處,秀姑放心地出去,用皂角水仔細地清洗玉鐲子,井水衝乾淨,然後浸泡在燒開的熱水中,待其慢慢冷卻,如此重複三次,戴在了手腕上。
浸泡玉鐲子的時間裡,她把張碩祖孫三代積攢了好幾天的髒衣服拿出來,洗乾淨晾在院中繩上。張碩和老張父子二人當真是殺豬的老手,他們的衣服雖然髒汙,也帶著一股異樣的味道,卻沒有一絲血跡染上。
該打掃的打掃,該擦洗的擦洗,裡裡外外收拾一遍,村裡已有炊煙升起。
秀姑去後院割了一些韭菜回來洗乾淨切段,炒了一盤雞蛋,韭菜又名起陽草,宜為春天食用。張碩留的五花肉足有二斤半,她割下半斤,切成絲,就著和韭菜一起拔回來的青菜炒了一盤,又蒸了一鍋六分白米四分糙米的米飯。
嫁到張家真的挺好,吃得飽,吃得好,想吃什麼就做什麼,家裡大小爺們都沒意見。
和張家一比,原身在周家簡直活在地獄。
原身和周家其他女眷一樣,一天只能吃兩頓飯,早上辰時三刻一頓,一碗稀飯和一張煎餅或者一碗稀飯和半個粗麵卷子,是那種燒開水加一把玉米麵、或者加一把粗麵的稀飯,稀得可見人影,糙米湯都少見,菜是鹹菜、蘿蔔豆,而且是先喝稀飯撐肚子然後吃煎餅卷子。第二頓飯在未時三刻,和早上差不多,只是多了幾盤少油少鹽的炒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周家的飯菜按人頭算,女眷的飯桌上都是分好再吃,偶爾一頓白米細面,她們絕對沾不了牙,煮一鍋米湯,底下的米全部是周家男丁的。十天半個月的一頓肉,周秀才娘子數著肉片下鍋,女眷每人頂多分到一片薄薄的肉。
然而,周家的這種生活水平在村裡卻是中上等了,堪稱殷實之家。
秀姑每次想到原身的往事,都會暗暗慶幸自己穿越後的生活條件好,蘇家沒讓她餓過肚子,自己又掙了錢定了親有肉吃,成親後的美好日子就在眼前。
想到這,秀姑高聲道:“爹,您先吃飯,我把喂好豬再吃。”
張碩和壯壯不在家,他們一個老公公,一個新媳婦,實在不適合同桌吃飯。
雖然他們村裡男男女女經常一起忙農活,婦人和男人一樣出門,同桌吃飯,說說笑笑沒有任何避諱,但有些事情需要注意,譬如現在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