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章

秀姑心中一沉,雲家繡莊不在縣城裡做生意了?這可真是個壞訊息。

老張的神色卻很淡然,他就著湯泡饅頭吃,道:“自從王家進京,咱家少賣一頭豬,我就知道你三叔的繡莊開不長。你三叔經營的繡莊主要做王家的生意,王家不在了,縣城裡的主顧少,生意差,自然得遷到府城。府城大得很,二十多年前就比現在的縣城熱鬧幾倍,如今天平盛世就更繁華了,不少人穿綾羅綢緞,買得起各種針線,生意好做。”

“三叔也是這麼說。”桐城是大縣,相較周邊縣城較為繁華,乃因城裡住了王、李兩家,李家雖在,卻是李老爺在外面做布匹生意後發了財回原籍給兒子買地定居,正在苦讀準備參加科舉,比不上王家連貼身僕從都穿綾羅綢緞,更不會做雲家繡莊的生意。

“碩哥,我一直以為雲家繡莊是雲三叔自己開的。”秀姑蹙了蹙眉頭,百姓購買力低她一直都清楚,可是,雲家繡莊,雲家難道不是雲掌櫃的雲嗎?

張碩解釋道:“雲家是三叔的雲家,雲家繡莊原本是雲三叔自己的生意,一直不好不壞,二三十年前差點賠本時被府城的大綢緞商白家給買下了下來,只是繡莊名字未改,仍由三叔管理以及進貨等事,每三個月上報一次賬目。”

原來如此,秀姑若有所思。

“這麼說,雲家繡莊搬走,咱們就沒地方買布了?這可如何是好?”縣城裡就只有一個雲家繡莊賣綢緞布匹和繡品,百姓總得穿衣吧?莫非得進府城買布?

張碩笑與妻子道:“放心,三叔特地跟我說了,白東家可不想把這塊生意讓給李家,雲家繡莊搬走後,原先的鋪面就改做布匹生意,由原來的夥計做掌櫃,雖有綾羅綢緞,也能買到做針線活用的繡線,只是數目大大減少,不再收針線活計了,主要經營百姓的衣裳料子,也就是棉布、麻布等,部分綾羅綢緞基本可以滿足富戶的需求。”

倒是很懂得變通,“為什麼不收針線活計了?不能收了往府城裡賣?縣城裡的大戶人家又不止王家李家,我原先想等涼快了,手心不出汗,做些繡品賣與三叔,誰知竟不成了。”

“據說白家養了好些江南的繡匠,比三叔手下那一批繡匠強了百倍,最近又請了三個更好的,便不收外面的針線活了。至於縣城裡有些大戶人家覺得府城裡的東西更好,若不是先前的王家,他們更願意去府城採買。”張碩回答完秀姑的問題,接著說道:“做針線活累眼睛,咱家又沒難到靠你繡活過日子的程度,他們不收咱們就不做,不是什麼要緊事。”

秀姑心下惋惜,白家有如此底氣,雲掌櫃贊同,可見白家的繡匠比自己只好不差。

老張在上首點頭道:“壯壯娘,阿碩說得對,雖說居安思危,可是你不能把自己逼得太緊了。”媳婦是娶進門來疼的,可不是讓媳婦養家餬口。既想讓媳婦做家務生孩子照料老人,又想讓媳婦賺錢補貼家用,哪有這麼兩全其美的好事。

“對啊,對啊,娘,先讓爹賺錢養我們,以後我長大了,可以賺錢養阿爺、爹和娘,不用娘辛苦。”壯壯急急嚥下嘴裡的食物,挺了挺胸向秀姑表白孝心。

他眉眼彎彎,長睫紅唇,宛若畫裡金童。

“那娘就等著壯壯的孝敬了。”秀姑莞爾一笑,她對壯壯的疼愛沒有白費對不對?她沒有做過母親,除了對她十歲就沒了父母的雙胞胎兄弟外,對於別人她並沒有什麼爆發的母愛,不過不影響她喜歡乖巧懂事的孩子,壯壯和孃家三個侄兒就是這樣的孩子。

老張和張碩滿面笑容,孩子確實需要做孃的言傳身教,做孃的人品正,孩子很少有長歪了的。他們家的孩子乖巧伶俐,小小年紀就知道孝順長輩,滿倉三兄弟也是,不像虎子在米氏的影響下,早早學會了小偷小摸,更不像蘇老三的兒女個個好吃懶做。

雖有祖孫三代開解,秀姑依然為雲家繡莊的搬遷而憂慮。

他們家日日有六七百錢的進賬,家裡存了幾十兩黃金和不少銀錢,自己手裡有二百多兩銀子的私房,目前開銷不多,不賣針線餓不著。

孃家就不一樣了,孃親和大嫂的針線所得之錢在孃家佔了很大的比重,她們打算靠這筆錢供滿倉讀書,下面還有糧山和添福兄弟兩個。做父母長輩理當一視同仁,滿倉得以上學讀書,就不能不讓糧山和添福上學,糧山今年六歲,明後年就能入學了。

蘇母從女兒嘴裡得到這個不幸的訊息,立刻與蘇大嫂坐張碩的騾車進城,秀姑擔心她們,跟著一起去了,並且帶上了壯壯,留老張看家。

進了城,不知道是不是錯覺,城裡似乎沒有以前那麼繁華了。

以前不逢集時,即使沒有人流如潮,給人的感覺就是有生氣,現在,這股生氣淡了許多,尤其是商鋪林立的這條街。

向雲掌櫃確認後,即使雲掌櫃念舊情收了蘇母和蘇大嫂做好的針線,婆媳二人心下依舊十分難過,這可是她們賺錢的門路。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雲掌櫃,你們繡莊果然不收了?你們不做縣城裡其他大戶人家的生意了?平時又不是沒人上門來買荷包扇套手帕子之類的東西。”雖說他們更願意去府城裡採買,可是總有一兩家嫌路途遙遠不願意去的吧?這做生意,哪能說斷就斷了關於這方面的針線?

蘇母說話時,臉上流露出一絲不悅。

雲掌櫃嘆道:“你們當我捨得撇下經營了幾十年的生意?只是東家如此吩咐,我做掌櫃的不得不遵命。我們東家的眼光從來都不在桐城,而是府城和其他府城,乃至於京城,他老人家打算做大刺繡生意,並不在意這些小東西。”

東家雄心壯志,他也熱血沸騰。

商人逐利,誰不想把生意做得更大,做得更好?都不想把精力放在小小縣城。

他經常往返縣城和府城之間,自然明白繡莊設在府城後必定財源廣進,府城裡的人有錢,採買的東西多,不敢說人人都穿綾羅綢緞,但大部分都買得起,不像縣城裡除了一些大戶外,多是縣下百姓進城,買綢緞的都少,何況是繡品?之前白家一直想搭上王家,才買下他的繡莊,然後直接和王家做生意,主要供應王家需要的東西。為了王家所需之物,雲掌櫃不知道跑了多少趟江南粵海,不知道跑多少趟蜀地湘地。

這些,雲掌櫃放在心裡,不能與別人說。

“三叔,我娘說得沒錯,你們鋪子依然可以收些荷包扇套手帕子,哪怕買的人少,可總有人買不是?難道咱們縣城裡的客人來買,你們從府城裡進貨?哪有直接在咱們縣城裡收的便宜?反正你們鋪子開著,賺一文是一文。再說了,您東家手下的繡匠哪有閒工夫忙活這些小針線活兒?他們不得忙著繡大件?”秀姑真心希望雲掌櫃的東家改變主意。

他們說話向來直接,不興拐彎抹角。

秀姑又道:“咱們縣城裡和縣下村莊什麼時候沒有婚嫁之事?咱們這裡的人又鮮少精通刺繡,富戶人家的婚嫁之物不得在您這鋪子裡採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