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咋就傳到您的耳朵裡了?”村裡啥事都傳得飛快,秀姑再次見識到了。
蘇母不在乎地道:“沈老孃那老虔婆在你們家沒得到好處,回去的路上罵罵咧咧,拉著這個人訴苦,拉著那一個人訴苦,可是大夥兒都知道你們家仁義,誰附和他們呀?而且誰不知道你們家送節禮特地送了一袋糧食。”
蘇母認為,沈家就是瞎折騰,女婿家日子過得好,看在外孫子的面上,怎麼都不會眼睜睜看著他們一家人餓死,非得鬧騰得讓女婿家不高興,得不償失。
秀姑聽了蘇母的話,嘻嘻一笑,靠在她肩膀上道:“有幾個人像我娘這樣善解人意!”
飯後,秀姑悄悄跟老蘇頭說了眼前的局勢。
老蘇頭很寬慰,“我經歷過改朝換代,約莫能猜出幾分,瞧著朝廷的勢力大些,聽你們這麼說,我就放心多了。咱們老百姓過日子,就是怕飽受戰亂之苦。”
秀姑又提起銀價上浮,戰後可能會下降,如若孃家敢賭一把,到時候能賺不少錢。侄子上學讀書,負擔很重,她又不可能事事幫襯孃家,倒不如幫孃家在基礎上多賺點錢,“阿爺,我家公爹和阿碩打算賭一把,您考慮考慮。”
老蘇頭沉默片刻,道:“我曉得了,倒是可以賭一把,往年戰亂後銀價都會下降。過些日子等銀價再漲些,我跟你爹孃說。”家裡有秀姑出嫁前給的銀子沒有花。
年初金銀價略有小漲,老蘇頭下了決定,暫時卻沒出手,他覺得還能漲。
到了春風化凍時節,家家戶戶忙於侍弄莊稼,他們就指望今年夏季的收成。每年的這個時候糧價最高,地少或者沒地的人家,秋收的糧食吃得差不多了,夏收的糧食還得兩三個月下來,今年恰逢戰亂,就更貴了,他們根本買不起。
村裡許多人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消瘦下去,荒山野嶺和地頭的野菜才冒尖就被挖沒了。
秀姑此時已與張碩和壯壯搬進城裡一月有餘了,但是在城裡她也不敢把兩個孩子養得圓潤白嫩,跟孃家說一聲,儘量減少葷腥,加上兩個孩子平常練習拳腳,臉頰瘦了不少,免得讓學堂裡其他面黃肌瘦之人看見以為他們家日子過得好,徒生是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打掃城中宅子時,沒等秀姑提起公爹,老蘇頭就熱情地管起了老張的一日三餐。
滿倉和壯壯一起吃住,蘇家很歡迎老張,甚至拒收了老張扛過來的一袋糧食。
老張沒矯情,平時在蘇家吃飯,三不五時捎幾隻鹹蛋、一塊鹹肉過去,最得糧山和添福的歡迎,張碩趁著收豬時回家摘菜,常悄悄送些豬下水、豬血等,兩家的情分越發好了。
糧食和鹽、肉現在很貴,導致金銀價猛地上漲一截,已是金價十三、銀價一千三百四。
戰事一直不好不壞,兩方各有輸贏,打仗的時間越長,金銀價上漲得越厲害,進了三月中旬,金價漲到十四兩銀子,銀價漲到一千五百錢。
張碩立即出手,每隔一兩天就拿一錠五兩的金子或是幾兩碎金子去兌換。
太多人因為戰亂往錢莊拿銀錢兌換黃金了,錢莊等急需黃金,不過,張家能想到賺取差價,有見識的人當然也能想到,也用黃金兌換銅錢,張家兌換的數目小,夾雜在兌換的人群中,並沒有引起別人的注意。
半個月後,一千四百七十吊錢安安穩穩地藏進了城裡宅子的地窖。
蘇家有八十多兩銀子,在老蘇頭的吩咐下,蘇父和蘇母拿出五十兩兌換了七十五吊錢。
秀姑覺得住在城裡十分不便,首先就是用水問題,幸虧宅子裡有一口井,接著就是蔬菜,宅子狹小,沒地方種菜,城裡賣菜的很少,價錢又貴,還不如大青山村的家呢,至少有菜地,天天吃新鮮蔬菜。
因而,張碩出城收豬,每次都得回家一趟,採摘新鮮的蔬菜帶回來。
秀姑檢查完繡好的經文,拿著經文和契約,拎著一籃子青菜去雲家找雲天瑞。
他們住在城裡,和雲家的來往頻繁了許多,雲家一家人本就感激秀姑的仗義,打掃、搬遷等都來幫忙了,兩家距離也不遠,幾步路就到了。
按以前直接交給雲掌櫃就行了,如今雲掌櫃不在了,秀姑沒進過府城,也不知道白家坐落何方,只能來找雲天瑞,把經文送到雲家,拿回契約上寫的酬金。雲掌櫃當時準備填寫一百兩銀子,秀姑覺得銀子不如金子體積小容易收藏,雲掌櫃如她之意寫了十兩黃金。
秀姑此時心想,幸虧當時寫明瞭黃金,現在金價上漲了四兩銀子呢。
雲天瑞自然是義不容辭,檢查一遍,經文完好無損,又請眾人作保,方駕車進城。
秀姑婉拒了雲母和雲天瑞之妻柳雪蓮的留飯,走出雲家大門,卻聽到隔壁吵鬧得厲害,她常來雲家,記得隔壁住著一名剛剛喪夫的寡婦,姓劉,不禁納悶道:“怎麼回事?”
柳雪蓮嘆了一口氣,猶未回答,就見劉寡婦披頭散髮地被趕了出來。
推搡間摔倒在地的劉寡婦一身縞素,哭得雙眼紅腫。
趕她的婆子照臉啐了她一口,“姓劉的,這是俺們老陳家的宅子,你該往哪裡去就往哪裡去,別在俺門前嚎喪,晦氣!”
不少人駐足圍觀,柳雪蓮低聲對秀姑道:“看到這情景,我就想起我們家被逼債的時候了。劉寡婦命苦,嫁給陳大十六年,只有一個去年出嫁的女兒,並沒有兒子,今天一早陳家的族老來收宅子,說劉寡婦是絕戶,宅子鋪子和田地都得收歸族裡。”
沒有兒子,所有家業必須歸於族裡,然後族中分與其他族人,或者族長自己收入囊中。
“再在俺們家門口哭,小心我跟族老說一聲把你給賣了,哪怕只賣幾吊錢,也能買一石糧食吃呢!”那婆子得意洋洋,叉腰大笑。
喜歡棄婦再嫁請大家收藏:()棄婦再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