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和秀姑感到詫異。
秀姑從不干涉老張和張碩對壯壯做出的決定,默然無語。
家裡不是有錢了嗎?還學什麼一技之長?老張百思不得其解,納悶道:“壯壯不是在老老實實地讀書嗎?還要學什麼一技之長?你說得我竟不明白了,還是你不讓他讀書了?咱們家沒這麼多錢的時候都讓他上學了,現今有了錢,你卻不讓他上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老張有些不悅,他盼著孫子們個個都讀書,改換張家的門楣呢。
“誰說我不讓他上了?爹,您聽我說完,我是這麼想的,您好好想想我說的有沒有道理。”張碩忙阻止父親發怒,緩緩地道:“我一定會供應兒子們讀書識字,但是隻供應到他們成家立業,總不能他們成了親還要靠年邁的父母賺錢供應吧?那不是成了第二個周秀才?傾閤家之力供其讀書,於國於家無益,還不如跟我殺豬賣肉養家餬口!”
跟秀姑相處日久,他明白了科舉的艱難,不求他們一定功成名就,但求他們不做睜眼的瞎子,可以明理知事,一輩子不用過得糊里糊塗。
老張臉上露出一絲沉思,只聽張碩接著道:“我不會真的不管他們,等他們成家立業後,趕考的盤纏不夠,我們就資助一二,但平時上學讀書的紙筆開銷得他們自己賺取,同時也要承擔起養家餬口的責任,不能讓家人反過來養活他。爹,科舉難考得很,周秀才考到今年五十多歲了猶未中舉,難道咱們供應壯壯兄弟到五十幾歲嗎?咱們能活到那時候嗎?現在叫他早早學個一技之長,便是考不上科舉,也能養得活自己,不至於窮困潦倒。”
窮秀才、金舉人。
考不上舉人的讀書人,沒有一技之長的話,大多數都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
秀姑心裡很贊同張碩的說法,考得上自是皆大歡喜,考不上也養得活自己,成家立業的年紀在二十歲上下,正是放手讓其成長的機會。
雄鷹不放開雛鷹,後者如何展翅高飛?
但是,她面上絲毫不露,免得讓公爹以為自己有了自己的孩子就不再心疼壯壯。
她現在有了孩子,有些事就要注意一下。
老張若有所思,得到大筆黃金而發熱的頭腦忽然清醒下來,他原本還想著有這筆黃金,無論如何都能把孫子們給供應出來,現在想想,是他想當然了,正如兒子所言,為人長輩總有老去的一天,黃金花完了,依靠長輩習慣了的孫子們該當如何養活自己?
見父親意動,張碩暗暗鬆了一口氣。
“所以,爹,咱們不能被這筆黃金衝昏了頭腦,咱們要往長遠處想,咱們誰都不確定壯壯考到什麼時候才能考上舉人進士。壯壯學裡的先生除了教書,還在家裡種地,既能養家餬口,又能賺取讀書的花費,比靠全家供應的周秀才強多了。壯壯年紀小了點兒,就該從小教導,不能讓他認為家裡供應他讀書識字是應該的,應該供應他一輩子。”張碩娓娓道來。
老張嘆道:“我明白你的良苦用心,這事,你做主吧,不誤了壯壯讀書就行。”他又何嘗不知科舉的艱難?桐城十多萬戶人家,今年一千餘名童生考試,只取了兩名秀才。
老張把金子推到秀姑跟前,交給她收著。
一寸黃金重一斤,兩百多兩黃金差不多十五斤多,分裝在兩個小小的錦盒裡,一百六十六兩七錢是一份,七十六兩二錢是一份,並未混裝在一起,預備回家後存放進三層青磚之下的地窖中,等到急用時再拿出來兌成銀子和銅錢。
城中宅子地窖裡已沒了銅錢,秀姑決定搬回大青山村。
她覺得,還是大青山村的日子自在。
和他們相處大半年,左鄰右舍十分捨不得他們離開,尤以雲母和柳雪蓮為最。他們家這八、九個月和張家走得很近,你推我讓,覺得對方很合自己的脾氣,恨不得永遠相伴。
“嫂子,回了村,可別忘回來看看我們。”臨走前,柳雪蓮千叮嚀萬囑咐。
秀姑含笑應允。
喜歡棄婦再嫁請大家收藏:()棄婦再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