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4章

四月盡,五月初,京城中的任命書下來,縣太爺譚吉一躍成為彭城知府,從正七品的縣令升為正四品的知府,一品兩級,作為一府之長官,譚吉是真正的高升。

聞信之桐城百姓歡欣鼓舞,誰都希望縣太爺繼續在他們這裡做官,他可是好官,自從他做了官,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都沒發生過縣衙之役從耀武揚威之事。做了知府,知府大人曾在桐城為官十餘年,一定會對桐城另眼相待!

秀姑聽村裡人這麼說,頓時笑了,作為平民百姓,她當然希望有好官治理自己的所在。

張碩進城接壯壯回家過端午節,從林主簿那裡打聽到的訊息更細緻。縣太爺高升,桐城不足以設立知縣,以後桐城諸般事務都由王縣丞治理,可行知縣之權。

譚吉本身是同意家族的意思,打算回京,畢竟他都十二年沒有回京了見到父母並且承歡膝下了,十分地思念,偏偏他品級低,無法進京述職,全靠長官之評。他每次的考評都是上等,哪怕今年桐城因洪災瘟疫減少了一大半的百姓。沒有端慧大長公主阻攔,摺子上達御前,當今聖上憂思災區重建之事,遂命吏部根據其功績,擢升為彭城知府。

早在二三月份就是任滿之時了,只是訊息送往京城然後回來路途遙遠,直至五月份譚吉的任命詔書才下來,前頭他和王縣丞交接,後頭譚太太諸葛氏則忙著打點行囊,端午將過便啟程進府城,和前任知府交割任上事務。

三品官才能進京述職,前任知府和譚吉一樣,都得靠治理後的功績和長官之評,譚吉的任命詔書都下來了,前任知府的遲遲未至,但也得和譚吉交割明白。

譚吉十分皺眉,因為他發現前任知府交割的賬目做得雖好,許多卻不清不楚,單隻前任知府從桐城自己手裡強弄走的那批糧食就對不上!別的他一時看不出毛病,但是那批糧食他原本已有了打算,數目記得非常清楚。

前任知府當時並未開倉放糧,以當時混亂狀態時的糧價,那批糧食怎麼都不可能只進賬三萬五千兩銀子,三萬五千兩是太平盛世按一石七錢銀子來算才對得上。

譚吉仔細再看,發現宿縣那批糧食亦然,他管理宿縣後才知道,自己管理時糧倉中糧食一滴無存的原因和桐城一模一樣,都被知府派人運走了,當時的縣令無力阻止。宿縣的賬目等都不見了,但是主簿卻活著,瑣碎賬目不記得,大數目他卻記得。

尚未交割明白,驟然發生變故。

定北侯親自前來,帶著抄家的旨意,將前任知府及其府中男丁悉數下獄,女眷鎖在後院一角的小院子裡,命人看守。在譚吉的愕然中,看著人清點東西入賬的定北侯念著與譚吉父兄的交情,透露了前任知府獲罪的原因。

原來耿姓鹽商臨死之際恐人欺侮手裡握著大筆財物的妻子,不僅央求朝廷善待她,還求了定北侯。定北侯霍去病本就因耿姓鹽商的善舉而心生敬佩,自然滿口答應。去年深秋耿李氏帶著斑斑淚痕的一紙書信遞到了霍去病的跟前,說她打算用來給軍中將士做冬衣的一筆銀子被知府和知府太太假借三節兩壽之名和喜歡之意給弄走了。

前任知府和知府太太都不是明著貪汙受賄,而是藉著三節兩壽之名攬財,以及夫妻二人在富商或者其太太跟前透露,喜歡什麼東西,看中了什麼東西等等,底下的富商如何不明白其中的深意?要是自己手裡有的就孝敬上去,要是沒的就只能花巨資買來。

白家之敗,始於此貪。

耿李氏揮金如土地建立了耿李書院,目前花掉的銀兩已有數十萬兩,早就進了前任知府的眼。她身上有三品淑人的誥命,知府太太便藉著拜訪的名頭,裡裡外外地觀賞耿李氏的住所,一個勁地稱讚耿李氏用的東西真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真希望自己也有一樣的東西。

知府太太覺得自己是知府的太太,自己丈夫管理一州之府,就算耿李氏有三品誥命,也只是商賈之妻,手裡沒權沒勢,所以毫無顧忌地流露出貪婪之色。

耿李氏跟丈夫經商多年,原本就是水晶心玻璃肝,如何不明白知府太太的意思?當時她打著息事寧人的態度,反正她不缺錢,就把知府太太看中的東西送她了,一對金絲為枝幹寶石為花瓣的牡丹盆景、一對金自行船、一架十二扇的玻璃屏風、一座來自海外的金自鳴鐘、一匣大塊大塊的鴿血紅、祖母綠、貓兒眼,知府太太猶不知足,竟然看中了耿姓鹽商為妻子斥巨資打造的金浴桶、金馬桶、金臉盆、金折盂、金盤金碗金酒杯等物。

知府太太頓時捅了馬蜂窩,丈夫為自己打造的東西,耿李氏能捨得送人?平時讓丫鬟擦洗都小心翼翼,哪知知府太太竟然得寸進尺,居然張口索要。

想到自己的孃家勢力都在江南,只是祖籍之地在桐城,家中又只老弱婦孺,並無男丁在家,自己一介寡婦壓根無法與知府大人抗衡,於是,耿李氏前頭送了知府太太一整套差不多的金器,轉頭就送信給定北侯。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