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老張有些明白了,忙問道:“那個具結書是什麼?”
“具結書就是癝結書,也說是認保書,就是請縣裡的癝生擔保,保證考生不冒籍、不匿喪、不替身、不假名,同時保證考生是身家清白良民,不是娼妓優伶皂吏的子孫,本人沒有犯過案子沒有操持過賤業。”張碩說完,緊接著又道:“不過最近幾年朝廷改了律例,遵從太、祖皇帝英雄不問出處的說法,娼妓優伶皂吏的子孫脫了籍就能應試,不用等到脫籍三代子孫以後了,但得保證考生應試時是良民身份,不在賤籍之中,父母亦不在賤籍。”
說到這裡,秀姑嘆道:“其實朝廷放寬了限制,皂吏尚好,多是世襲,祖宗三代十分清楚明白,但娼妓優伶大多都是被父母家人所賣,或是被拐,如何填寫祖上三代?因此娼妓優伶的子孫考科舉,依舊十分艱難。”
江玉堂和麗娘之所以不用擔心這一點,乃是因為江玉堂被賣時有一張生辰八字帖,上面寫明瞭祖宗和姓氏、籍貫、生辰八字等。尋常人家孩子降生時基本上都會請人寫明生辰八字,以備婚姻之用,免得時間長了自己忘記,不好交換庚帖,當然也不能保證家家如此。江玉堂所在的班主為了拿捏江玉堂,或者為了等江玉堂成名後換取財物,一直將這份生辰八字儲存得很好,就像閹割太監的那些人儲存太監的小兄弟一樣。江玉堂名動天下後,果然借權貴之勢,花錢從班主手裡買回了這份生辰八字。
關於這些往事,秀姑是聽麗娘說的,那時她很擔心江小寶不符合參加科舉的規定。
老張點點頭,想了片刻,道:“這麼說,履歷和互結書不用擔心,互結書讓壯壯自己找同窗裡品行良好的考生就是,那癝結書得去找癝生了?”
壯壯道:“互結書我找了滿倉哥哥和王信,以及另外兩個品性極好的同窗,阿爺和爹孃都不用擔心。履歷也得去找癝生認保,概因上面得詳述姓名籍貫體格以及三代祖宗,看不到這份履歷,不在上面簽字認保,癝生不敢寫癝結書。”
“原來是這樣,叫你爹帶你去找癝生。”兒子交遊廣闊,老張絲毫不擔心,跟著叮囑了秀姑一句:“壯壯娘,你準備些禮物叫壯壯爺倆帶過去。”
秀姑脆聲答應。
壯壯嘆了一口氣,道:“得找本縣的癝生認保,可惜王信家在府城,不然找他哥哥就好了。”王誠天縱奇才,十四歲考中秀才,可不僅僅是秀才,還是癝生,當時王家在府城裡風光得不得了,都說王家所有的鐘靈毓秀之氣都聚集在王誠身上了。
“不可惜,你爹我這些年認得不少讀書人,你今兒歇一歇,明兒一早我就帶你去縣城裡請癝生作保。”張碩敲了敲他的頭,嘴角上翹,從他決定讓兒子從科舉出身,看過有關科舉的書籍後,他就著手結交縣城裡的秀才,光癝生就認識了四五個,其中一個關係最好的癝生李珍,自己還救了他和他老孃一條命,還請了他做鋪子裡記賬的賬房,每個月二兩銀子。
他們家的屠宰生意雖然沒有擴張,但是每天需要送出去並賣掉許多肉,自己沒法子天天在鋪子裡看著人往各處送肉,僱的那些長工又都不識字,記不得賬,賣肉時向自己少報賬自己也不知道,思來想去便請了李珍,也算是補貼他家了。
李珍家貧,他在本縣考中癝生,和書院裡從江南來的先生一比差距就很明顯了,未能考入耿李書院做先生,開設私塾也收不了幾個學生,耿李書院先生多,書籍多,大戶人家都送子孫前去上學,用不著聘請一個窮秀才在家裡執教。雖有像馬縣令一樣給子孫啟蒙的人家請秀才來教,但比李珍年紀大有經驗的秀才多得是,輪不到他。
張碩帶著壯壯去找李珍時,秀姑備了兩匹棉布、十斤肉和兩部壯壯從書院裡抄來對讀書人極有用的書,其中有諸葛先生的註解,自己又抄了一遍放在家裡。
那邊蘇家得知張碩有門路,趕緊送了滿倉和準備好的禮物過來。和秀姑準備的禮物差不多,兩匹棉布和四隻雞、兩部書。就是書是另外兩部書,也有諸葛先生的註解,滿倉抄寫的。這樣一來,兩家準備的書就不會重合了,卻都對李珍有用。
李珍本就對張碩感激不已,又見這兩部書,頓時如獲至寶,但認保時卻很謹慎,比對滿倉、壯壯和律例上年紀、體格、相貌的描述,然後才簽上自己的名字,同時又寫了保結書。
張碩又帶著兩個孩子去縣衙的署禮房報名,家裡秀姑則準備考籃衣物並文具等物。
因為縣試連考五場,後續還有府試和院試,獲得準考後,秀姑不放心壯壯和滿倉住在城裡,和公爹丈夫商量後,暫且搬到城裡住一段時間,也方便張開疆和江逸去縣衙上學。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東風即二月縣試開場。
喜歡棄婦再嫁請大家收藏:()棄婦再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