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姑隱隱約約有所察覺,果然聽李淑人說想請自己給她繡一套壽衣。
秀姑平時看書,看過當朝法規,李淑人身上有三品淑人的誥命,壽衣的數目和用料都有規格,上衣下裙總共得有十幾件,不像老張是平民百姓,壽衣簡單得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繡壽衣並不是壞事,我沒有忌諱,早先我就給家裡的老公公做過壽衣,也給別人做過。”可能在現代社會,很多人都覺得從事壽衣製作很不吉利,其實在古代真不是壞事,能被大戶人家請來做壽衣的繡匠裁縫大多數都是有福氣的人,受人尊重。
接了李淑人這件活計,二三年內不用接別的,到時候又有一大筆進賬。
膝下有四個兒子,將來讀書出仕、娶妻生子樣樣都得花錢,即使現在生意有進賬,桌椅碗筷租出去有進賬,又有房租可收,秀姑也不會把銀子往外推,這是她的私房錢哪!
李淑人見她沒有抗拒的意思,當即笑了起來,“好!既然你不覺得忌諱,我的壽衣就勞煩你了。我現在很懂得保養自己,身強體壯,還有幾年活頭,不著急穿壽衣,你慢慢地給我繡制,務必用心,不會少了你的好處。今年朝廷打發天使來褒獎我對桐城的貢獻,準我用鵝黃緞子繡的經被,因此也交給你了。”
經被?那可不是一般人能用的啊!
秀姑看過這方面的資料,慈禧太后棺材中的珠寶都被盜走了,但有一幅經被被不識貨的盜墓者拋棄在陵墓中,那幅經被價值連城,一般人沒資格蓋這種經被。
李淑人被特許用鵝黃緞子繡的經被,這說明朝廷真是看重她,一品夫人都沒資格用!
一整套壽衣外加一幅經被,確實是大活,經被上的經文全是手工刺繡,秀姑幾乎可以想象得到,自己完成這批繡活後肯定能有一大筆進賬。
有問題!
秀姑記得妝裹都不用緞子,因為緞諧音斷子絕孫的斷,怎麼李淑人卻用鵝黃緞子?朝廷允許她用鵝黃緞子,難道沒有特別的用意?
李淑人微微一笑,叫人拿出早就準備好的大批綾羅綢緞,匹匹是上用之物,五色斑斕,面料精美之極,尋常官員人家都沒資格使用,別看秀姑現在也穿綢緞衣服,但都是民用的綢緞,比官用的都差好幾個檔次,何況是上用的,這些綢緞中最顯眼的當屬四匹鵝黃緞子。
“一會兒你拿回家,好好地給我繡制,我就不託別人了。”李淑人又叫人拿出一個一尺見方的紫檀首飾盒,開啟給秀姑看,珠光寶氣耀花了秀姑的眼睛。
“盒子裡有幾套別人孝敬我沒佩戴過的頭面首飾,送你了,你如今也是秀才之母、典史之妻,出來進去打扮得好看些,是你們一家子的臉面。”李淑人格外大方,“裡頭還有幾錠金元寶,我也記不清有幾兩了,作為這次的定金,等你完工之時,我另有重金酬謝。”
秀姑當然不會推辭掉,真心實意地道了謝。
李淑人擺擺手,說自己累了,秀姑當即告辭,銀珠也叫人把東西搬出去,親自送秀姑回家,並不知道李淑人平靜下的無奈。
朝廷褒獎,特賜恩典,她就必須表態。
緞子,呵!
她要是想和丈夫享受子孫香火,早就過繼嗣子了,何必等到現在自己孤苦伶仃的一個人受四面虎狼環伺?人間天子果然沒一個好東西,她姓李的和早逝的丈夫貢獻了多少財物?盡了多少心意?幫國庫減輕了多少負擔?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何況,他們也早早發出誓言,亡故後財產盡皆捐贈給朝廷,不留給宗族半分,居然還不放心,特賜下鵝黃緞子!
秀姑雖然沒有經歷過大場面,沒見過大世面,但作為現代社會穿越過來的人,總會比這時代的人知道的資訊多一些,想得多一些,李淑人心裡想的事情她不敢猜,只告訴老張和張碩一聲,認認真真地在家裡繡花。
喜歡棄婦再嫁請大家收藏:()棄婦再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