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9章

蘇家現在的一切都起源於蘇秀姑的提點,雖然後來的進益都來自自己的努力,但蘇家全家都十分尊重秀姑,諸事都和秀姑商量,滿倉成親這麼重要的事情,當然不會瞞著秀姑。

壯壯說滿倉快成親,實際上雙方只剛定下。

在滿倉的婚事上,秀姑記得母嫂以前的想法,她們想替滿倉擇一門會在仕途上幫助滿倉的婚事,或是有錢,或是有權,因為蘇家根基過於淺薄,未必能將滿倉的前程打點周全,也曾立意必定善待對方,然而出乎秀姑意料的是蘇母和蘇大嫂如今沒有這麼做。

滿倉的未婚妻姓李,名喚玉華,是耿李書院一位老師的女兒,乃江南金陵人氏,家境殷實,雖非大富大貴,但也稱得上是耕讀之家,畢竟能在耿李書院教學的先生本事不小,每月束脩亦是不錯,養家餬口是綽綽有餘。

因壯壯在書院讀書,秀姑又住在桐城,也知道李玉華。

這個李家原籍金陵,和李淑人的孃家沒有絲毫關係,僅是同姓而已,沒有像一些貪慕權勢的人家一樣恨不得和有權有勢的同姓之人聯宗。

李玉華年方十六歲,生得容貌清秀,端莊大方,雖然不是什麼絕色美人,但是他的性格豁達開朗,心地又十分善良,燒菜做飯、針織女紅無一不精,也隨父親讀書識字,極有見識分寸。李家沒有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規矩,李玉華經常隨母出門上街買菜,與蘇母和蘇大嫂有數面之緣,又因滿倉在耿李書院讀書,一來二去兩家就熟了。

秀姑家裡開著肉鋪,在桐城是有名的,秀姑偶爾在肉鋪裡忙活,也見過李玉華幾面。

不止蘇母和蘇大嫂十分喜歡她,滿倉時常幫父母送菜也見過她,時日一久,心中漸起愛慕之心,方向父母說明並請冰人求親。

聞得是滿倉之意,而非刻板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存在雙方沒見過面的情況,秀姑倒是鬆了一口氣,雖然她在這個時代生活多年,好似和世人一般無異,但骨子裡還是更傾向於因為有感情所以結為姻緣的婚姻。

“滿倉十八歲就中了舉人,娘和大嫂何不再等幾年,男子成親二十餘歲也不算晚,若滿倉二十來歲上京趕考,金榜題名,說不定能傳出榜下捉婿的美談。”秀姑心中對這門婚事十分看好,沒有任何異議,不由得開了一句玩笑。

有榜下捉婿能力的人家多是尋常人家望塵莫及的,有權有勢,自此可平步青雲矣。

擔心母嫂父兄將來後悔擇此親事,秀姑方有此等言語,看似玩笑,實則認真,如果他們將來後悔,埋怨李玉華,莫若今日不結此親。

蘇大嫂聽了卻是莞爾一笑,“你都是四個孩子的娘了,開這樣的玩笑幹什麼?我們是哪個名牌上的人,滿倉不過一個僥倖得以中了舉人的農家子弟,長得又不像壯壯那般俊秀,有什麼本事叫富貴人家捉了他去做女婿?”

蘇大嫂也不是沒想過這樣的好事,但是這些年經歷的事情多了,許多事反而看得更加明白了,不似從前那樣因居住在大青山村一個小村子裡,耳目閉塞,胸中格局狹小,仔細想想,榜下捉婿的人家女兒未必多好,如果好的話何必榜下捉婿?理應一家有女百家求才是。

那樣人家的女兒出身高貴,嬌生慣養,下嫁之後未必看得起出身貧寒的自己及其家人,說不定會仗著權勢欺壓自己的兒子,另外傳出兒子攀附權勢的嫌疑。

因此,蘇大嫂經過深思熟路,很早之前就決定選一門普普通通的親事,此事問過家人和滿倉的意見了,不是她獨斷專行。

俗話說,高門嫁女,低門娶婦,雖說這是一門普通的親事,聘禮嫁妝皆不如何豐厚,李父在耿李書院中也不是十分出色的教書先生,但李家的根基遠遠勝過蘇家,李父身上也有舉人功名,多年會試次次名落孫山才歇了心思,受李淑人之聘到書院執教,桃李滿桐城,若非滿倉少年中舉,增色十分,未必能聘得李玉華為妻。

“與其說我們滿倉,妹子你不如操心壯壯!”蘇大嫂訴完衷腸,笑著說道,“壯壯雖然滿倉小些,到底也是差不多的年紀,模樣長得俊,你們家底子又厚實,別以為我不知道,媒婆都踏破你們家的門檻兒了。”

這卻是實話,壯壯一直都是桐城各個中等人家眼裡的香餑餑。

如果是其他人,也許已經開始替壯壯操持婚事了,畢竟壯壯已經十八歲了,偏偏張家當家做主的是秀姑,而她本身是十分開明的人,並不贊同因為壯壯到了年紀就必須結婚的情況,而老張和張碩問過壯壯,得知他暫時也沒有成親的念頭,就不打算給他定親了。

秀姑這麼說,蘇母和蘇大嫂當然不會多事,即使有不少人家都託她們向秀姑提親。

滿倉成親是蘇家的一件大事,蘇母婆媳二人說完事情,就別過秀姑,匆匆趕回家去,準備成親需要的諸多事務。

秀姑閒來無事,也常坐車回家幫襯一二,揀了幾匹好綢緞和幾件首飾給孃家作聘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