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如日中天執掌中饋多年的張氏早已不是昔年尋常官宦人家的千金了而是逢年過節必著鳳冠霞帔進宮朝拜的誥命夫人然而她態度溫和言語和軟親自帶秀姑去見王老太太和王太太並沒有高高在上的感覺。
秀姑一路隨行,暗中感慨,難怪鍾娘對張氏的評價極高說她不以平凡為卑,不以尊榮為貴,無論是款待貴客還是窮親戚一視同仁那是肯定做不到的因為貴賤有階層,迎客方式就有區別可她卻會讓任何人都如沐春風。
能做到這一點的人真不簡單!
因為受過王家之澤所以秀姑對王家很有好感而王家的行事作風也不負此心。
王家沒有想象中的富麗堂皇建築風格偏於古樸雅緻,一『色』青瓦白牆寒冬時節,途中經過的院落花園目前只有松竹梅幾樣植物點綴其中。
王老太太住在王家東院穿過幾重門步行好一會兒才到。
作為王家輩分最長的人,年紀老邁,王老太太自然不會出來迎接秀姑,但是,秀姑隨著張氏進院的時候,卻看到王太太站在上房的臺階下,周圍環繞數名丫鬟僕『婦』。
“娘!”
聽到張氏叫的這一聲,秀姑頓時受寵若驚,趕緊給王太太福身行禮。
“鄉野出身,焉能當得起夫人出門相迎之禮。”
王太太是什麼人啊?在桐城的時候,可不是誰相見就見的大人物,到了京城,王家的地位不降反升,王太太更不是一般人能輕易見到的了。
生活的階層不一樣,應酬交際的人也不一樣。
高官達顯不會和平民百姓相談甚歡,平民百姓不會貿然登上高門。
王太太年紀也不小了,頭髮黑中間白,和別人家的老太君差不多,只不過自己家尚有婆母,所以當不得老太君而已,這樣的人經歷過無數風雨,眼明心亮,見秀姑容貌秀美,舉止得體,衣著又不失精美雅緻,和想象中的鄉村『婦』人大不相同,兼她救了自己的親孫子,心中十分喜歡,親手扶著她,道:“當得起,怎麼當不起?救命之恩,王家上下無以為報。”
王家的人見面了都這麼說,可在秀姑看來,自己真的當不起,面上就有些誠惶誠恐,道:“夫人千萬不要這麼說,再說無以為報的話,我都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了。當日,我救了小公子,可現在我得到了很多謝禮,豐厚異常,對我們而言已是承受不起了,尤其是大『奶』『奶』送的房子,解了我們家的燃眉之急,大大方便了犬子日後的上學問題。”
聽她說的這麼一番話,再見她這副態度,王太太心中的喜歡又增加了幾分,是個人都喜歡這樣有分寸又知書達理的人,最怕的就是挾恩圖報。
他們不怕報恩,也願意報恩,但是擔心恩人提出自己家做不到的要求。
做到了,皆大歡喜。
做不到的話,只怕對方就會說自己家忘恩負義云云。
無論是什麼樣的結果,都不是王家想要的。
越是到了一定的權勢和地位,越是得注意這些小問題,畢竟千里之堤毀於蟻『穴』,不能輕易地忽略小事,最終演化為大事。
“無論多少東西都比不上『性』命之貴。我們家遇到這樣的事,折了好幾個子弟進去,要是惠哥兒再出事,我這個祖母都不知道怎麼活下去,更別說上面的老祖宗了,誰能受得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何況已經送走了幾個。”
王太太忍不住掉了兩行眼淚,想到逝去的兒孫,就心痛得無以復加。
千金易得,『性』命難求啊!
如果能讓幾個孩子活過來,就是傾家『蕩』產她也沒有不願意的。
喪親之痛,是世間最大的痛苦之一。
張氏也跟著拿手帕擦了擦眼角,卻又不得不勸解婆母,“都到老祖宗門口了,太太快別提這些傷心事了,若惹得老祖宗跟著痛苦,就是咱們的不對了。”
“瞧我,怎麼說這些了?”王太太忙把眼淚擦乾,轉而對秀姑道:“老太太在屋裡等著呢,咱們都進去吧。雖然一家子老小都住在京城,但在桐城住了那麼多年,回到京城的這些年,老太太也時常惦記著桐城,聽到鄉音,一定很高興。”
秀姑忙道:“有勞夫人和大『奶』『奶』,我們帶了些鄉野土物進京,特地略挑了些好的帶過來,請夫人和大『奶』『奶』別嫌棄粗俗。”
登門拜見,自有拜禮,去袁家時有所準備,來王家也不是空著手。
以他們的家庭條件,準備的當然不會很昂貴,都是在家鄉特產的基礎上再加點其他禮物,酒水糕點什麼的。
王老太太見到家鄉特產,果然很喜歡,讓孫媳『婦』扶她坐在自己身邊,態度格外可親。
王老太太真的很老了,是秀姑見過的最年邁的人之一,滿頭白髮如銀,兩條長眉似雪,雖是滿臉皺紋,但氣『色』很好,臉『色』紅潤,雙眼有神,聲音也很有力,吐字清晰,一字一句進入秀姑的耳朵裡:“一晃就是十年了,從來沒想到咱們居然有這樣的緣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重孫子回來的當天,她就知道張家的底細了,今兒一早又聽說了張家和袁家的關係,她的記『性』很好,加上這些年明月送禮的時候,三不五時夾帶著秀姑所送之物,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