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來說,內堂的會友擂,不是真正的擂臺。
相比林駿親身參加的歸元宗外事峰生死擂,它沒有迎風飄揚的擂字陣旗,沒有人山人海的搖旗吶喊。
相比林駿曾旁觀的世俗擂臺——清遠國昆王府武會,它缺少披彩掛綢的喜慶熱鬧,缺少惹人注目的勝負賭注。
內堂西北角,煞宮和武英院之間,有一處不規則形狀的空地。除了光禿冷硬的巖壁,坑坑窪窪的黑巖地面,只有頭頂二十來塊碩大的太陽石,發出道道清光,使側壁上方殷紅如血的三個大字——“會友擂”,顯得殺氣騰騰、冷厲如霜。
不知從何時起,這片靜謐空曠、被人遺忘的角落,成為內堂弟子比武較技、解決恩怨的“聖地”。
一開始,也許某甲與某乙互生嫌隙,言語無法化解,偶然找到這裡,來個拳頭大的有理。
後來,一傳十,十傳百,以武會友、擂定勝負,成為一時佳話……
如今,堅硬如鐵的地面上,密佈痘印疤痕似的坑坑窪窪,如實記錄了消逝在時間長河中,那一道道矯健如龍的身姿……
再後來,為了避免無謂紛爭,會友擂逐漸確立三條鐵律,如下:
第一,拳頭大的有理;
第二,親友觀戰,尊者評判;
第三,吞服丹藥者鄙,揮舞寶器者敗。
卯時,充溢中庭的明媚光亮,似乎被會友擂的冷厲氣氛嚇壞了,紛紛躲避——哪怕是一天中的至亮時刻,這片冷僻之地也被一團淒冷昏暗籠罩。
有兩撥人,在如霧清光裡若隱若現。
“林小子,師小子,都聽明白規矩了?”
王主事的大嗓門,在空曠場地裡歡快地顫抖著。
他最喜歡擔任會友擂評判。何況,今天會友擂的應戰方是林駿,必須為得意門生撐腰。
當然,他絕不會徇私舞弊。倘若林駿在擂臺上拉稀,技不如人,活該捱揍!
林駿身後,站著王陵。
挑戰方師存武,寶藍勁裝,寶藍頭帶,寶藍皮靴……偏瘦的肩膀上,赫然扛著一柄大殺器——磨盤大小、銅母打造的猙獰錘頭,遍佈暗啞尖刺;丈八長短、寒鐵鑄就的堅固錘柄,鐫刻繁複紋路。
師存武身後,站著師玫和司徒皓。
對壘雙方皆頷首應是,又不約而同地對老王躬身行禮。
“老子宣佈,挑戰者師存武,應戰者林駿,約定以黃級中品‘拆兵聚意陣’或同等價值的濁晶)為花紅,拳頭大的有理……”
老王穿透空間的魔性嗓音剛落,師存武立即橫錘護胸,彷彿變了個人,瞬間洗淨平日浮躁,竟有幾分淵停嶽屹的森然氣度。
“無憂城師存武,蛻凡第一境,精修意器訣,擅使黃級煞兵‘隕星’,敬請賜教!”
這小子還真有點名堂!林駿暗自警醒,曲臂探陽掌,對敵;沉肘化陰掌,護身。
“靈照寨林駿,蛻凡第一境,天陰蓮環小成,魅身變入門,請!”
擂臺如戰場,廝殺硬碰硬。把魅身變推到圓滿境的林駿,肩不動,身不晃,突然出現在大驚失色的師存武面前,輕提十四五萬斤力,催動蘊含焦急、驚恐諸多情緒的森嚴真煞,雙掌疾舞,威猛無儔……
與此同時,旁觀者眼中的林駿,彷彿化作一縷輕煙,輕飄飄、軟綿綿,卻瞬間飄到師存武身前,隨即怒風咆哮,掌變疾雷——“砰”、“砰”、“砰”……
這就是魅身變的詭異之處。修習此技者,只要入門,便可身化輕煙,快若鬼魅,速度愈高,打出的力量愈強……譬如某武者身具十萬斤力,全力施展入門級的魅身變,能打出十二三萬斤力道!
不僅如此。假如勤加領悟、苦練不綴,再加上幾分運道,魅身變進階小成、大成直至圓滿境界,便可獲得打引號的小神通——“魅隱”。
據張燕祖說,魅身變脫胎於天級武經——《天魅真身》。該經是降神武宗三十六嫡傳武經之一,練到極致,可返祖天魅。
傳說中的降神三魔神中,就有一尊天魅——某位老怪物返祖修成的天魅!
天魅善變,變化形貌,化身萬千,如家常便飯。
天魅更擅長移形換影——瞬息千里,出入青冥,飄忽天地間,逍遙任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