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二十五章 一統

幾年過去,亂世終於到來,董卓進京,殘殺大臣,姦淫妃子,縱容士兵劫掠,倒行逆施,終於引起天下人的不滿。曹操刺殺董卓,未能成功,逃到陳留,招兵買馬,發起討伐董卓的會盟,各地人馬紛紛響應,兵進汜水關,共計十八路諸侯,聲勢浩大。

這個時候,董卓很是慌亂,連忙派華雄領五萬進兵鎮守汜水關。在董卓不安之時,一個意外之喜到來,張角暗中派人給董卓送了一封書信,信上讓董卓拖住諸侯,他帶領人馬攻打各路諸侯的老巢,這樣的好事,董卓想也沒想就同意了,回信張角,帶著呂布和李儒親自前往汜水關。

接到董卓的回信,早有準備的張角一聲令下,大軍蜂湧出盛州,攻打十八路諸侯的老巢。諸侯的把精銳士兵都帶往了汜水關,張角大軍的進攻異常順利,用最快的速度佔領了整個青州、半個徐州,兗州的小半部分、還對冀州發起了進攻,諸侯措手不及。

得知自己的老巢被襲,諸侯人心渙散,想要退兵被董卓纏住,經過一系列的事情,諸侯終於還是退走。諸侯聯軍退走時混亂無比,董卓抓著這樣難得的好機會,大軍盡出,追擊聯軍,聯軍大敗,死傷無數,猶如喪家之犬,東奔西逃。

張角早有準備,趁機出兵截殺曹操、劉備、袁紹、公孫瓚、孫家父子等梟雄,把這些日後睥睨一方的梟雄盡數除去,解了後顧之憂,並且趁機佔領了整個徐州,兗州的一半,冀州的一半,和董卓平分了中原。

到了這個時候,董卓和張角自然有原來的合作夥伴成了敵人,兩股勢力爆發了大戰,四處搶佔地盤。張角派出黃忠張刺殺掉董卓一幹頭領,奈何呂布也是戰魂強者,實力更是強大得離譜,幾次精心策劃的刺殺均被呂布破壞,黃忠也因此重傷,無奈之下,張角放棄了刺殺這個誘人的想法,透過戰爭決勝負。

董卓的西涼軍兵缺少約束,姦淫擄掠,無惡不作,甚至做出屠城這樣天怒人怨的事,惹得百姓怨氣叢生,佔領的地方混亂無比。張角軍則是軍紀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受到百姓的愛戴,佔領的地方秩序井然,由於這個原因,董卓在爭鬥中陷入了劣勢,天下慢慢落入盛州集團手中。

為了扭轉局勢,董卓調集了百萬人馬,以呂布為先鋒,李儒為軍師,親自帶兵來攻張角大軍,想要解決張角這個他奪取天下的絆腳石。張角本不想和董卓決戰,他還沒有準備好,不過董卓已經領軍殺來,他也只好領著精兵十萬,新六十萬,來抵禦董卓大軍的進攻。

兩軍在定陶對峙,西邊是董卓軍,東邊是張角軍,營寨相距不過十裡。董卓軍超過百萬人馬,營寨連綿一百五十裡,張角軍七十多萬,營寨連綿九十裡。兩軍的營寨皆如一條長龍,肅殺之氣沖天而起,蔚為壯觀。

董卓的西涼軍騎兵頗多,攻擊力強大,加上收攏各地殘軍,洛陽也是富庶之地,實力在張角大軍之上,連連對張角軍發起進攻。張角採用戲志才等人的計策,一直堅守不出,兩年時間,董卓大軍進攻數百次,殺得血流成河,日月無光,卻依舊沒能擊敗張角。

董卓不懂體恤百姓,一味的剝削和壓迫,致使百姓的不滿和怨氣日益加深,兩年的積累,達到了巔峰。極度不滿的百姓,紛紛奮起反抗,他們沖擊官府,殺貪官除惡霸,劫掠糧草,偷襲軍隊,整個地盤一片混亂。這樣的情況之下,董卓只能調兵遣將前往各地鎮壓,這樣一來,定陶的兵馬數量大大減少。

和董卓不同,張角所佔領的地盤卻慢慢穩固了下來,這裡面有靈帝的一半功勞,靈帝苛捐雜稅,收刮民脂民膏,張角佔領這些地方後,把賦稅減免道一個百姓能接受的地步,平穩糧價,穩定治安,發展商業,兩年時間過去,大多數已經認同的張角的統治。

眼見董卓軍越來越少,張角瞅準機會,揮軍進攻,一場大戰之後,張角軍正面擊敗定陶的董卓大軍,董卓軍死傷無數,倉皇撤退,自相踐踏,投降者大半。董卓撤退到汜水關,守關不出,張角趁機佔領屬於動作的冀州兗州和豫州,這樣,董卓的地盤就只剩下司隸和涼州。

張角絲毫不給董卓喘息的機會,大軍追至汜水關下,汜水關是天下雄關,易守難攻,強攻一定會死傷慘重,張角沒有強攻,下令研究投石車。工匠日以繼夜的研製,在張角的指導下,花了一個月方才研製成功,以投石車攻打汜水關,用了三天的時間,將汜水關砸了個稀巴爛,輕松佔領了汜水關。董卓軍退守虎牢關,張角用同樣的辦法擊破了虎牢關,直逼洛陽皇城。

董卓再次組織起人馬,在洛陽城外和張角大軍決戰,此時的張角軍氣勢如虹,董卓軍再次大敗,逃回洛陽城,張角正準備攻城,洛陽城燃起了熊熊大火,整個城池成了一片火海,百裡之外都能看見沖天的火光,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張角揮軍入城,洛陽已經成為一片廢墟。

戲志才和管亥感慨不已,他們上次來洛陽還是天下最繁華之地,再次來已經是一片廢墟。舊地重遊,見一井中發出暈暈黃光,在井中找到了傳國玉璽,當即送去見張角,張角收下玉璽,繼續進攻董卓退守的長安。董卓此時已經無力抗衡張角,再次火燒長安,全軍退往涼州。至此,張角統一了中原地區。

有梟雄之資的諸侯早就被張角除去,剩下的人都不足為患,在佔領中原之後,張角花了兩年時間穩定局勢。隨後親自領軍出戰,先後攻下荊州、幷州、涼州、幽州、揚州、交州、益州等七州,實現了一統中華的夢想。

統一全國,張角立華夏國,在洛陽廢墟上建立了一座新的城池,名為華夏城,是為國都,張角即位當天,該年號為華夏元年。

立國之後,張角勤於政事,制定出一套有利於百姓的政策,花了五年的時間休養生息,百姓從戰爭的創傷中走了出來。又過了五年,國力進一步發展,百姓安居樂業,四海昇平,一派繁榮昌盛的景象。周圍的異族見到華夏如此強盛,紛紛來朝,臣服華夏。

華夏十年,張角帶著玉璽親自前往冀州找已經長大的甄洛,天道聖典之中有記載,如何讓甄洛的天魂、地魂、命魂歸位,張角按照記載,幫助甄洛三魂歸為,甄洛額恢複了那一世的記憶。在甄洛的同意下,張角迎娶甄洛,甄儼想起初見張角時的場景,一臉的古怪,仍然猜想張角是不是戀童癖,只是他不會知道事情的真相。

取了甄洛之後,張角萌生了退意,想要抽身離去,又不放心華夏的未來,封建帝制極具危害,皇帝有能力的還好,要是沒有能力,百姓就得受苦受難,到時候又是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經過苦苦的思索,決定改封建帝制為議會君主立憲制,削除君主的權利。

召集眾大臣商議此事,把想法一說,解釋議會制君主立憲制的意思。眾大臣無一人同意張角的意思,張角很是無奈,不得已,只能慢慢來,花了三年做通了大臣們的工作,讓眾大成同意下來,君主專制終於在張角的手上走到了盡頭,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形成。

議會是國家的最高立法機關,而且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由議會選舉産生的政府首腦組織政府,是真正的國家權力中心。君主是象徵性的國家元首,其職責多是禮儀性的。議會掌握立法權,內閣由議會下院多數黨領袖組建,下院多數黨領袖即為內閣首相。內閣掌握行政權,受議會監督,對議會負責。君主無實權,行使禮儀性的職責。

做完這一切,張角功成身退,帶著甄洛離開可華夏都城,遊山玩水,周邊華夏的大好河山,看遍華夏的美景,只羨鴛鴦不羨仙。途中遇見了南鬥和北鬥,兩人修為曠古爍今,從兩人口中,這才知道妖族不敢殺人族強者的原因,皆是因為他們倆。也遇上了童淵,依舊一個人,也找到了火凰洞,見到了畢火,確實是天下絕色。也去過炎雀宮,渤海龍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