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進了大堂,加上她和她奶楊呂氏,一家十七口人都在。
爺爺奶奶:楊繡榮54)呂伶芳52)
大伯一家:楊忠誠35),大伯母江杏娘32),楊清風16),楊清宏13),楊清語12,女)。
二伯一家:楊忠孝33),二伯母吳玉花32),楊清寧15),楊清嶽13)。
抱玉一家:父親楊忠義32),母親柳芸娘30),楊清幽14),楊清塵12),楊清銘12),楊善玉6,女)。
楊家一門人口眾多,子孫共七郎二女,以歲數排列則為:大郎楊清風16),二郎楊清寧15),三郎楊清幽14),四郎楊清宏13),五郎楊清嶽13),六郎楊清塵12),七郎楊清銘12),八妹楊清語12,女),九妹楊善玉6,女)。
在燕國,10歲以下的孩子只有姓沒有名,因此村裡人都喊小名或者排行,楊家大郎、楊家八妹、楊八妹這樣喊。10歲以後,考中了童生亦或者功名在身的方可取名,但在二十年前燕皇頒佈法令取締了這一條,改為十歲後取名。
抱玉出生被視作了福娃,因此老楊家特地請了族長取名。
後來的日子也證明了抱玉的確是個福娃。
在她出生之前,楊家的日子其實並不好,住的是泥巴石塊堆砌起來的房子,屋頂蓋的是茅草,院子就用一圈木條籬笆圍著,稍微一扒拉,就能鑽進來,被偷了都不知道怎麼回事,因此家裡總會留一個人看家。
院門是木柴做的,就是許多樹枝並排捆緊的木排,立起來,繫上繩子,插上兩個活木鎖就成了門。
南方是沒有坑的,只有地坑,就是在堂屋的最中央挖出一個6060厘米正方形坑,裡面鋪上厚厚的草木灰,再挖一條手掌大小的地道出煙,鋪上石塊後蓋上泥土,就可以燒火了。
再在地坑四周砌上30厘米高的石塊,然後對插上樹杈,樹杈上橫上一根樹枝,將鍋吊著,煮飯燒水什麼的就可以做了,這是冬天的時候用,同時也能暖和整個屋子。
夏天的時候地炕不用,都用石板蓋著,燒水飯菜都是在廚房做。
家裡的傢俱也沒有多少,床都是用木板搭的。幾塊石頭墊在四角,隔出一個四十厘米高的空間放木箱,然後放上一塊木板,鋪上一床不知什麼年月的棉碎就是一張床了。
地面是用泥巴夯實的地面,不能泡水,一泡就是稀泥一塊。
牆是大石塊和木頭支立的,因此縫隙很多,漏風,夏天涼快,冬天卻是睡著打哆嗦。修補的方式,都是用黃泥巴敷上,至於窗戶,則是用不要的衣服或者布頭遮擋著。
大人們心疼孩子,可家裡窮,沒辦法也只能忍著。
除此之外,衣櫃只有楊呂氏有一個老舊的,其他人是沒有的,衣服都是摺疊起來放在床上靠腳的那一頭,或者放在床底下的木箱裡。
梳妝檯梳妝桌這些奢侈品更是不敢奢望的,唯一的桌子都是堂屋裡用來供飯吃飯的大桌。
哪怕是廚房,僅有的大件也就一個裝米的大缸,放在最靠裡的牆角,旁邊就是柴禾,皆都遠離灶臺1.5米。
剩下的財產,也就十張小木凳和四張長凳了。
這就是老楊家的所有,窮得一塌糊塗。
此外,燕國在農戶方面採取的是兩稅法,即戶稅和地稅。
戶稅是按戶等高低徵錢,戶等高的出錢多,戶等低的出錢少。劃分戶等,是依據財產的多寡。
戶稅在徵收時大部分錢要折算成絹帛,徵錢只是很少一部分。
地稅按畝徵收穀物。納稅的土地,以燕國十四年的墾田數為準,即開五納一。
老楊家戶等低且財產寡,不需要繳納戶稅;但她家有三畝地,兩畝水田,地稅則需要上繳一畝產量,其餘歸自家,老楊家十七口人,糧食根本就不夠。
可即使是這樣,老楊家也沒有分桌分家,吃食不夠就去挖野菜,上山遛遛,或許還能找到野=雞蛋,山水果;運氣好點兒,說不定還能捉到野兔什麼的。
幸好的是這麼大的一家子,都不懶,勒緊褲腰帶也還能過得去。
但自從抱玉出生之後,那兩匹狼就開始來家裡了,第一次來的時候就是抱玉滿月的前一天,戎拖來了一隻500多斤的野豬,拖到院子裡就走了,嚇了老楊家全家一跳。
野豬當時都還沒死透,老楊家戰戰兢兢地等了一天,也沒等來那兩匹狼來把野豬拖走,就大著膽子把野豬殺了,兩隻大豬蹄髈放在院子外面留著給那兩匹狼,又賣了一半,得到五兩銀子,購買了些許糧食和油鹽醬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