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380、刀之銘(1/2)

彎度稍大一些,尚可以調整。

若彎度過大,則完全無法調整,整根刀條同樣不符合人身使用習慣,也是一把廢刀。

蘇午時刻運用‘心之鍛’,

在這鍛燒過程裡,其實如魚得水,根本不會讓火焰對刀身的塑造‘過了頭’,

但他現下忽有所悟——有時候,最精確的控制或許可以得到最工整的器具,卻無法令器具更進一步,獲得某種‘匪夷所思’的加持。

此種‘匪夷所思’的加持,

就像詩人的‘妙手偶得’,像畫家的‘神來之筆’,

蘇午當下就是嘗試著以自己的心神,

感應所謂的‘天地的心神’,

試圖走入‘天人感應’之中,賦予手中的作品更特別的加持。

所以,

他稍稍寬縱了火焰對刀身的塑造,

方才更是憑著自己的理解,對刀胚進行了鍛打。

夾起刀身,

淬火冷卻。

修形,

研磨。

最終,明晃晃的刀條出現在蘇午手中。

這根刀條只要進一步加裝刀柄、刀鞘等物之後,就是一柄真正的太刀了。

“已經鑄造出來了嗎?”

“阿布,能給我看看嗎?”

“讓我看看吧,阿布!”

眾學徒圍了過來,看著蘇午手中銀光閃耀如流水的刀條,都是驚歎不已,紛紛出聲請求蘇午把刀交給他們賞閱。

蘇午屈指彈在刀身,傾聽著刀身的鳴啼。

他心中悵然若失,

隨手把刀交給了最近的學徒觀賞。

——這把依靠他自己捕捉到的所謂‘靈感’,加以‘修正’,打造出來的刀條,其品質只在良品與上品之間,比他第一次鑄造出的刀胚還差了一等。

不過,

他先前鑄造的僅僅是有刀劍雛形的刀胚而已,

此次卻是真正打造出了刀條,

二者不可同日而語。

“僅僅是抓住自以為是的靈感,進行胡亂地鍛造,看來並不能進入所謂‘天人感應’的狀態——一剎那的天人感應,當是一個匠師無數次積累,守在煅燒爐旁不斷練習後的突然‘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