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兒三下五除二便將詩寫完了。
本來還擔心的小姐見她這麼快便寫完,又放下心來了。
開什麼玩笑?詩是這麼好作的,當代大詩人李安木也不會一下子便作出來吧!
人家曹植還七步成詩呢!她提筆就成詩!扯淡!肯定是不會,隨便寫點什麼應付了事的。
然後她們又開始淡定的想自己的詩作了。
曉兒待墨跡幹了後,用紙鎮壓好,便走回自己的位置坐好。
丞相夫人見了,也同樣以為她是因為不會作詩才這麼快,便開口說道:“睿安縣主果然聰明睿智,這麼快就作好了?皇後娘娘要不我們先看看睿安縣主的詩,反正坐著也是坐著。”
皇後點了點頭,朝身邊的宮女示意了一下。她也好奇曉兒這麼快便作好的詩會是怎樣的詩。
宮女將曉兒的詩取了下來,遞給皇後。
皇後接過,看了一下,又看了一眼曉兒,按下心裡的驚訝和贊嘆,開始朗誦起來:
“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話落之際,藍空中正好有一排候鳥應景的往南飛,這群鳥可是帝都最後一群南飛的鳥了。
全場——再一次,寂靜!死寂!
本來正在作詩的姑娘們聽了,思緒都被打亂了,一點靈感都沒有。
有些人最後交上去的作品甚至連平仄押韻都出錯了,這是多麼的不應該!
便是皇後讀後,內心也是久久不能平靜的。
沒想到,這孩子能寫出這麼氣勢雄渾,意境壯麗的詩。
這等闊大的胸襟,樂觀的情懷,非凡的自信,昂揚的鬥志,高揚的氣概,在座多少王孫子弟都不如?
何不生作男兒身,扶搖直上九萬裡!皇後心裡不是一般的惋惜。
此詩一出,誰與爭鋒?
在座很多人都心服口服了。
作出一首好詩是很難的事,你想想,寥寥的隻字片語,詩歌中能表現出多少情景,多少情懷。
詩是這個時代語言的精髓之所在。
作詩講究的是厚積薄發,並不是一學便會的,有時候甚至需要靈感和觸動。
知識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常年累月的時間沉澱出來的學問,成就博學!
睿安縣主該有多博學,才能做到這等好詩都能信手拈來?!
有人心服口服,同樣自是有人不服氣的。這個世界每一樣事實,放在每個人面前,每個人都有可能給出不同的看法,不是嗎?
李芸寧便是覺得不服。她覺得一個人根本不可能一下子便做出這麼好的詩,覺得曉兒肯定是以前便作好的,剛好現在用上。
“睿安縣主果然學識過人,睿安縣主這詩是即興所作還是以前便作好的?”她就是想提醒大家,睿安縣主是拿往日作的詩來比賽,勝之不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