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不必有豪華的裝飾,也不必有驕人的擺設,只要有房、有床、有燈便可謂之“家”。有了房,就不要擔心風吹雨打,冰侵霜襲;有了床,就不要擔心累了無處歇,困了無處上;有了燈,就不要擔心夜晚無有月光和星光。家,是每一個人都得依靠的地方,是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的搖籃,是每一個父母苦心經營的安樂窩,是每一個老人老有所依的福樂場。
家是天底下最親切、最溫馨的地方。
因而,其實在我心裡,什麼繁華富貴都是浮雲,我想要的不過是一個可以相知相守的家。
這個家,何時可以實現?
是這次定親之後,和王芷蘅完婚即可實現嗎?
娘和弟弟莫櫟、莫樺都迎了出來,三年離別,再聚首,唯有感激涕零下。
娘已經張羅好飯菜,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了一餐團圓飯。
這個小家由娘操持著,好在她身體還不差;莫櫟在外府做管事;莫樺已經十歲,家境好轉之後送去了學堂。
總之,家裡一切都好,簡單、安穩、平和。
之前我曾立誓要帶著家人過上好日子。
這裡一切,應該是實現了我的目的和願望了吧。
我為自己的付出感到欣慰。
回到家了,我的身心就放鬆了下來,也再一次證明了家的重要性。
家對於我們來說,是一種精神寄託。不管怎樣簡陋的房子,只要那是家,只要有那份情在,它就比任何地方更豪華,更舒適。
家是那麼的溫暖!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可以調素琴、閱金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他們唯一記掛的就是遠在西都的我。
我簡單講了一些我在西都的情況,當然是報喜不報憂。
不過,我在西都除了忙碌,真的一切都好,事業順遂,王芷蘅一家對我關懷備至。
非要說一點不好的地方就是心的歷練和煎熬,儘管王芷蘅數十年如一日地對好,可我的心,似乎總是沒著沒落地,像孤魂野鬼似的在飄飄蕩蕩。
我還告訴家人這次回來的目的:提親和開拓事業。
家人都很支援,滿心期待地等待著後到的王芷蘅。
吃完晚飯,我回到娘為我準備好的房間,看著空蕩蕩的房間,不禁想到了今天發生的事兒。
現在這個時辰了,彥珞應該帶著離離回到彥府了吧。
他們一家三口也會像剛才我們一家人一樣一起吃飯,那畫面一定很溫馨和諧。
一家三口……
曾經,我也想過我們一家三口相依相守。
那時我心裡的“一家三口”是指彥珞、我和我肚子裡的孩子。
……
我狠狠地甩頭,逼迫自己不要想起往事。
第二天一大早,我早早地就起了床。
我要去雲裳閣看看,然後去拜會季翎芸。
剛到雲裳閣門口,卻見一個邁著沉穩優雅的步伐朝著雲裳閣走過來的男人,我不由就掐了掐手心,確認這不是夢。
那人竟然是……彥珞……
怎麼是他?
他怎麼會來雲裳閣?
直到他站定在了我的身側,一股子清洌的氣息傳入我的鼻中,我才恍然反應過來,下意識就往後快速地退了幾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