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得不承認,她這一惡毒的做法,很有可能會對彥珞造成致命一擊。
心中一瞬間便生出了一絲狠意,我讓風信子務必派人盯緊那個亡命之徒,一旦他有什麼行動,一定要第一時間告訴我。
另外,我還在最快的時間內組立了一個專門保護我和我家人的護衛隊。
新的一天,又要全力以赴投入工作中。
然而,還未進入狀態,薛非寒就來了,說在雲州城郊的某山上發現一種疑似染料的植物,叫我一起過去看看。
在長遠的歷史中,人類都從天然材料中染得天然的色彩,天然染料包括礦物、動物與植物染料三類,其中又以植物染料為大宗。《唐六典》有言“染大抵以草木而成,有以花葉,有以莖實,有以根皮,出有方土,採以時月。”為此,我們得以瞭解植物染色在傳統染色的重要性。
對於天然染料的歷史,傳說中,早在4500多年前的黃帝時期,人們就能夠利用植物的汁液染色。當時的人們使用的都是天然染料,主要利用的是植物的液汁,有的也使用昆蟲的血液等染色。幾千年來,我國人民對植物染料的應用非常廣泛。積累了許多經驗,諸如從薑汁中可提出薑黃素,從胭脂蟲中可提出胭指紅,從蘇木中可提出蘇木色素,等等。
人們利用天然有色物質染絲、棉、毛織品等很早就開始了。古書的記載和出土的文物,都說明了我國早在西周時代已經明確分煮。漬、暴、染4個步驟染色,並設“染人“這一官職。我國古代染色是採用天然植物中所含的色素,如染青藍色的靛藍。這是一種存在於靛藍草枝葉中的物質,經發酵後產生可溶性的白色溶液,將織物浸泡在這種溶液中後取出,在空氣中氧氣的氧化作用下生成不溶於水的青藍色,它耐日曬水洗和加熱。
我國古代印染不僅顏色多,色澤豔麗,而且色牢度好,不易褪色。古代將青即藍色)、赤、黃、白、黑稱為五色,也是本色、原色。原色混合得到多次色如綠、紫、粉等色,也稱間色。
《詩經》中有用藍草、茜草染色的詩歌,可見中國在東周時期使用植物染料已在民間普遍應用。
在崇尚環保的現代,天然染料以其自然的色相,防蟲、殺菌的作用,自然的芳香贏得了世人的喜愛和青睞。天然染料雖不能完全替代合成染料,但它卻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並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我一直秉承著自然、環保的理念,而現今身在古代,就完全是處於大自然中,我日日夜夜所接觸的布料顏色都是從天然植物中提取。
所以,薛非寒的這個邀約我很感興趣,欣然同意一起前往。
薛家發現的染料植物是在一座叢山峻嶺中,我們翻山越嶺地趕赴現場。
薛家人指著一顆樹給我看。
我繞著那棵樹仔仔細細地看著。
這顆樹樹幹通直,樹皮深褐色,深裂成長方形薄片。樹幹的樹液呈深紅色。
小葉35片,為橢圓或卵形,目前正在開花,花色呈黃色或帶黃色條紋。
“莫漓,你能辨別出這顆是什麼樹嗎?”
我反反覆覆看了良久,薛非寒一直沒見我出聲,忍不住打斷我的思路問道。
“這莫非是小葉紫檀?”我說出心中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