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率領正黃、正紅、鑲紅、鑲藍四旗人馬,向滿桂所部竭力追擊。
而滿桂也正率軍拼命奔逃。
滿桂不過是一員明軍的基層小將,是孫承宗慧眼識珠,在主持遼東軍務時候,將其驟然提拔到總兵的位置上。
而滿桂也不負老師孫承宗的厚望,在遼東英勇殺敵,並收服了不少蒙古騎兵,先後參與了錦州之戰、寧遠之戰等幾次戰鬥,每次都是身先士卒,真刀真槍地拼出了一身威名。
後來滿桂同袁崇煥交惡,朝廷便將其調任至大同,主要負責防禦南下的蒙古人,這次皇太極進關,滿桂所部也是作為主力之一進京勤王。
然而德勝門一戰,被滿桂寄予厚望的蒙古騎兵,面對皇太極犀利的攻擊,竟然如此不堪一擊,稍作接觸便立即潰散下來。而配合滿桂作戰的宣府總兵侯世祿所部戰鬥力更差,見滿桂不敵皇太極,便也跟著潰退下來。
面對皇太極的追擊,滿桂無可奈何之下,只得向廣渠門狂奔而去,期望著同自己有些矛盾的袁崇煥,能夠不計前嫌,看在江山社稷的份上、看在孫承宗老師的面子上,救當年同生共死的兄弟一把。
可惜滿桂看錯人了。
袁崇煥眼中或許有江山社稷的位置,或許也有孫承宗的位置,卻並沒有將他滿桂當兄弟來看。
當袁崇煥聽說滿桂已經敗下陣來的時候,暗暗罵了一句“無能”,只希望他能多支援一會兒,能讓自己從容將眼前的四旗兵馬消滅,而並沒有支援滿桂的打算。
滿桂也是知兵之人,知道若是袁崇煥打算支援自己,必然會停止追擊前方敵軍而是會就地停步列陣並慢慢向自己靠攏,與自己合兵一處,共同對付皇太極。
然而袁崇煥卻依舊還在向西狂奔追擊敵軍,絲毫沒有搭救自己的動向,這讓滿桂看在眼中急在心裡,連忙下令麾下兵士改變行軍路線,再不沿京師城牆行動,而是向西左轉,想要追上袁崇煥。
他這樣偏轉了行動的方向,不免讓麾下軍隊的行動速度放慢了下來,讓皇太極愈加追近滿桂的部隊,已同他的後翼開始了接觸和戰鬥。
袁崇煥這邊,經過半個多時辰的追擊,終於將鑲黃、正白、鑲白、正藍四旗兵馬並脅從部隊追擊到了運河旁邊。
運河河水來自南方,水溫甚高,因此現在雖然是十一月份的寒冬之時,河水卻依舊沒有凍結成冰,河面在寒風的吹拂下,揚起陣陣波濤;在陽光的照射下,放出道道金光。
被袁崇煥擊敗的滿洲八旗軍士不會游泳,又不願在運河裡淹死,趕緊勒住馬匹,沿運河河岸列陣,準備背水一戰,同面前的袁崇煥決一死戰。
而袁崇煥深知八旗兵馬的厲害,怕他們困獸猶鬥之下做出狗急跳牆的事情,因此也不敢掉以輕心、輕敵冒進,便也趕忙列好陣型,準備伺機發動衝鋒,將面前這四旗人馬趕到運河裡去。
可正在這兩方兵馬排佈陣型,準備迎接殊死決戰之時,滿桂終於也在皇太極的驅趕之下來到了運河岸邊袁崇煥的側翼。
自然,緊追滿桂的皇太極,也已趕了過來。
京城廣渠門外,自東向西先是一條京杭大運河、河邊是滿洲左翼四旗人馬、準備向其發動總攻的袁崇煥所部、被皇太極追擊倉皇逃到此處的滿桂所部以及皇太極親率的本部兵馬。
明軍官兵在戰陣垓心,而滿洲八旗全部兵力則在明軍之外。
姬慶文站在門樓之上,居高臨下地將整個戰況盡收眼底,見城外戰況雖然是一勝一拜基本還在勻勢,可在形狀上,卻形成了明軍被滿洲八旗包圍的情形。
姬慶文看在眼裡的,袁崇煥自然也是感同身受,唯恐陷入腹背受敵的險境,又見滿桂還在不識時務地步步靠攏,心中異常焦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