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拍了朱標腦袋一下:“俗話說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認不到,出五服就算是同姓的路人了。”
“天下姓朱的那麼多,難道朝廷都要把他們給供養起來?”
聽到這,朱標語噎,不知該如何反駁。
只是,同樣是朱家子孫,就這麼不管不問,是不是做得有點絕情。
朱標張了張嘴,最終把心裡的顧慮給說了出來:“爹,這樣做,是不是有點欠妥當,畢竟都是朱家血脈,這麼做……,別人會說咱們朱家冷漠無情。”
“標兒啊!你要是算過咱們朱家一兩百年後有多少子孫,你就不會說這種話了。”
想起黃小友說的,大明後面擁有恐怖的40萬宗室成員,朱元璋心中忍不住打了個寒顫。
“你看,你現在有十多個弟兄,他們成親後,一人生五個,第三代就有一百多皇孫。”
“等這些皇孫長大成人,一人生五個後代,到重孫輩有多少?就有五六百個了。”
“這才到第四代,100年的時間都沒有。”
“等朱家血脈傳承到第十代,到時候朱家子嗣有多少人?”
“到了第二十代時,那時候又是多少人?”
“這些人全靠朝廷來供養,你覺得那時候的朝廷能供養得起?”
“舉一國之力,來供養皇室宗親,這樣的大明該不該亡?”
等朱元璋分析完後,不光是朱標,就連一旁的馬皇后都一臉凝重。
之前朱元璋說要分封親王,兩人也沒怎麼反對。
畢竟都是皇子,讓他們到封地享受一世榮華富貴,這是人之常理,也是老朱對皇子們最好的安排。
現在聽來,才知道,分封藩王,居然埋下如此大的禍端!
兩人心中明白,等到了要全國來供養朱家皇室宗親的時候,那大明滅亡也就不遠了。
“現在,你還覺得咱說的逐代遞減,三世而澤,有問題嗎?”
良久之後,朱標想了好久,才認同的點了點頭:“爹說的不錯,皇室子孫不能一直由朝廷來供養。”
朱元璋得意的說道:“怎麼樣,爹這法子不錯吧,可是爹苦思許久,想出來的。”
馬皇后看了一眼朱元璋。
知道這什麼‘逐代遞減,三世而澤’,是那店家說給他聽的。
不過,也沒點破。
就讓他在兒子面前嘚瑟一下好了。
“還有,朝廷不再供養他們,也不再限制他們,要給到他們足夠的自由,從政從軍,從商等等,都可以!不管他們做什麼,能養活他們自己就行。”
朱元璋補充了一句。
“沒問題。”思考了片刻,朱標又道:“稍後我就去宗人府,把這些條例加上去。晚些時候,我給老二老三老四他們通個氣,明日朝會,我會提出來。”
朱元璋端起桌上的茶杯,淡淡的喝了一口:“剛才說的只是咱們朱家的事情,接下來我要講的,才是關乎咱們大明命脈之事。”
有了剛才藩王之事,馬皇后跟朱標兩人沒了輕視之心,都想聽聽老朱口中說的,關於大明命脈之事到底是什麼事。
“妹子,標兒,你倆都是讀書人,懂得比咱多,導致歷朝歷代走向滅亡的原因,應該比咱清楚。”
朱元璋看著兩人道:“一方面是苛捐雜稅重,百姓交不起稅;另一方面,耕地都集中在地主權貴的手裡,百姓手中無耕地。”
“簡單來說,百姓沒錢沒糧食,造反是死,不造反也是死,還不如拼一把!”
“成了,就像咱這樣,黃袍加身,做了皇帝。不成,大不了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所以,咱大明要吸取歷朝歷代的教訓……”
“要對苛捐雜稅,土地分配,進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