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也不嫌紅薯上沾著的泥土,用手把上面的泥土抹掉,道:“拿秤來!”
“這、這一株便結了三斤!”農部張執事看著稱重,聲音發顫,心中激動不已。
忙活了近四個月,付出的辛苦跟汗水,沒有白費。
朱元璋點了點頭,沒有露出什麼意外的神色。
如果沒這樣的產量,怎麼能達到一畝三四千斤的畝產?
朱元璋丟了鋤頭,摘下一個雞蛋大小的紅薯,用身上的衣服擦了擦,咬下一口。
很脆!
又有點甘甜,像水果,但口感一般。
不過烤紅薯的滋味,老朱到現在都記憶猶新。
看著一眾眼巴巴的莊戶,老朱笑道:“挖吧,先挖一畝,看看,畝產如何。”
幾十名莊戶在管事的指揮下,用了不到兩炷香的時間就把一畝地的紅薯給清理了出來。
管事哆嗦著對老朱稟報道:“陛下,已經稱重完畢,這一畝地的紅薯,有二千五百二十九斤!”
還記得吳公公讓人把紅薯拉來時說過,紅薯玉米土豆什麼的,都是畝產幾千斤的寶貝!
當初,沒幾人相信能有畝產幾千斤的糧食。
沒想到,這是真的!
而圍在一旁的莊戶炸開了鍋。
儘管陛下在前,他們還是忍不住嘰嘰喳喳的小聲議論著。
朱元璋沉默著走到田埂邊,抓起一把帶泥土。
大明一斤是後世的一斤六兩,按照後世計量來算,應該有三千多斤。
當然,一畝能有三千多斤的產量,是因為有專人精心照料的結果。
等紅薯推廣出去,產量應該沒有這麼多。
畢竟土地肥沃不同,照料不同,產量自然不一樣。
不過,哪怕一畝只產一千斤,那也是了不起的存在!
足以解決百姓的溫飽。
等來年開春後,土豆、玉米、後世的水稻小麥都種下,那又是一種什麼樣的場景?
想起洪武三年大旱,餓殍千里,易子而食的哭嚎聲;想起前些日的奏報,山西又現饑荒預兆。
老朱突然大笑,笑聲驚飛了遠處的麻雀。
“給咱弄上一車!明日大朝會,咱要讓大臣們也嚐嚐這紅薯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