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軒用手指,點了一下報紙,道:“最起碼每個市,哦,每個州府都要建一個報刊發行社,這需不需要錢?”
“有了發行社,你需不需要招人來管理?需不需要招人來印刷?”
“還有這報紙,需不需要成本?”
“這些都是錢啊,光靠朝廷,一年要補貼多少錢出去?”
朱元璋聽完,恍然大悟,同時又覺得黃軒說的太對了!
朝廷本來都沒什麼錢,還要拿錢出去補貼,別說自己不答應,朝中那些大臣也不可能答應。
“那……,你說這報紙賣多少錢一張?”
朱元璋看了一看報紙的尺寸,又用手指捏了一下,發現這紙張質量也不錯,想來應該不便宜。
“這報紙是賣給百姓的,價格自然是越便宜越好。”
“按照現在的話,一份報紙也就一元錢,相當於能買兩個白麵饅頭。”
朱元璋在心裡默默盤算,一個饅頭一文錢,兩個饅頭,也才兩文錢。(由於明朝地區不同,饅頭價格也不一樣,我就直接用一文錢了,考究黨別當真。)
這報紙這麼便宜?
會不會虧本?
“那啥……,你剛剛才說,不用朝廷補貼,按照這價格賣的話,咱估計賣的越多,虧得就越多啊。”
這紙,雖比不上宣紙,也比一般的紙張好太多,賣兩文,老朱覺得虧大了!
最少要賣10文才行!
如果有可能,賣100文最好!
黃軒看過老朱的簡介,知道他是農民出身,雖然當了皇帝,但小農意識還保留著。
但凡跟錢財沾邊,他就變得摳摳搜搜,小氣得不得了。
只好耐心的給他講解道:“朱大叔,咱們發行報紙是讓百姓都能知曉朝廷頒佈的政令、律法等等,如果百姓都買不起,他們又怎麼能知道這些訊息?”
“況且,你看這報紙印了兩面,上面的內容也不全都是政策,新聞等等,後面這一大板塊,全都是廣告啊。”
“報社可以靠廣告就能養活了!”
明朝又不像後世,瞭解資訊的渠道多的不得了。
黃軒覺得,這報紙真的在大明出現,除了官府張貼的佈告以外,就是百姓瞭解資訊的唯一正規渠道。
當然,那種道聽途說以訛傳訛的訊息除外。
報社去找商人接點廣告,給他們做點宣傳,他們應該巴不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