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防層面上,這八艘導彈快艇讓錫蘭首次獲得了拒敵於國門之外的能力。
只是,辛迪看重的是政治意義。
在擁有了相對強大,而且獨立的國防能力之後,錫蘭必然會繼續向巴鐵與華夏靠攏,成為白象的勁敵。受到錫蘭牽制,白象海軍很難有所作為。如果在將來的某一天,白象與巴鐵或者華夏爆發衝突,那麼白象海軍的首要務絕對不是去封鎖巴鐵的港口,也不是攔截遠道而來的華夏艦隊,而是封鎖錫蘭。這個時候,拿什麼去封鎖巴鐵,切斷巴鐵的海上航線,又拿什麼去跟華夏艦隊對抗?別說與華夏爆發衝突,哪怕只是單獨對付巴鐵,白象也會因為海軍的缺失而遭受慘敗。
從長遠看,問題更加嚴重。
雖然有理由相信,要不了多久,議會的議員就會意識到局勢的危險性,從而在軍費上向政府妥協,但是錫蘭同樣不會就此停下,必然會繼續加大國防建設的力度。五年之內,錫蘭肯定會獲得由巴鐵主持研製的jf20戰鬥機,說不定還是第一個海外使用者。到那時候,白象最多能透過採購獲得幾十架“陣風”戰鬥機,依然沒有絕對優勢。再過幾年的話,錫蘭說不定會透過巴鐵的援助獲得像zdk03這樣的預警機。就算到那個時候,白象已經獲得了跟伊萬國聯合研製的第四代戰鬥機,或者開始從花旗採購f35a之類的戰鬥機,同樣沒有絕對的優勢。
很明顯,只要華夏繼續援助錫蘭,那麼錫蘭的國防力量就會持續提升。即便無法對白象構成威脅,也足以牽制白象。
拖下去,局勢未必會變得對白象有利。
問題是,還有什麼辦法?
辛迪一籌莫展,其他人也一樣,即便是一向好戰的幾位參謀長也不例外。
到最後,陸軍參謀長傑拉德上將提出,必須考慮在事態進一步惡化之前採取行動,即立即出兵錫蘭。
只要能夠推翻親巴鐵與華夏的錫蘭政府,扶持一個親白象的政權,那麼現在的所有問題都不是問題。
顯然,必須儘快出手。
因為華夏遠航艦隊已經出港,所以留給白象的時間最多隻有幾天。錯過這個機會,那就可以放棄這個念頭了。
當然,難度同樣存在。
因為jf17已經全部交付給錫蘭空軍,還形成了戰鬥力,所以至少需要空軍抽調一箇中隊的“陣風”或者su30ki奪取制空權。接下來,才輪到海軍出動艦隊封鎖錫蘭,並且掩護陸軍登陸錫蘭。
關鍵,依然是空軍,即能否從兩個重點方向抽調一箇中隊的主力戰鬥機南下。
對此,費迪南德給出的答覆很模糊。
抽調肯定沒有問題,南部有現成的空軍基地,而且用運輸機運送保障裝置也花不了多少時間。最大的問題,其實是在白象準備出兵錫蘭的時候,巴鐵與華夏會不會坐視。即便華夏暫時按兵不動,巴鐵也必然會採取針鋒相對的行動,比如在邊境部署更多的兵力,甚至挑起邊境衝突。
一箇中隊的戰鬥機不算多,可是在關鍵時刻卻能決定一場戰爭的勝敗。
那麼,冒著輸掉跟巴鐵衝突的風險出兵錫蘭,是否值得?
顯然,這不是費迪南德應該考慮的問題,而他的意思也很明確。在此之前,首先就得搞清楚巴鐵與華夏會不會捲進來。如果會,那麼就得同時做好在其他方向上爆發衝突、甚至是戰爭的準備。
喜歡戰爭世界請大家收藏:()戰爭世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