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洛馬公司的談判中,白象堅持要在本土製造f22a,而且國產化比例要超過百分之八十。這就意味著,除了發動機與雷達等主要航電裝置之外,其他的所有零部件都要在白象生產。雖然在談判當中,白象也表示,可以採購一批整機,但是數量不會太多,最多不超過三十六架,而且採購整機的主要目的是讓部隊提前熟悉與掌握新式戰鬥機,為將來的大批次裝備打下基礎。至於採購價格,白象開價極低,即不包括配套彈藥在內的整機採購價格不得超過兩億綠幣,而包括生產線在內的,不少於三百架的組裝生產授權不高於三百億綠幣,合同總價格必須控制在三百五十億綠幣之內。按照這個標準,即便把採購發動機、雷達等白象無法自產的裝置全都算上,白象只需付出不到六百億綠幣就能獲得三百多架f22a,單價甚至比花旗空軍都要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顯然,別說花旗當局,連洛馬公司都不會答應這樣的條件。
此外,扶桑參與了f22a的恢復生產,佔有半數股權,因此是否授權給白象生產,以及用多少價格出售生產許可,扶桑有否決權。價格合理的話,扶桑不會反對,而明顯是賺不到錢的買賣,扶桑自然不會答應。
不止是f22a,在f35a的採購談判上,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即白象開價極低,要求卻極高。
這樣的買賣,顯然是談不成。
在此期間,花期國防部多次出面協商,提出了替代方案,比如向白象轉讓f15s的生產許可。可惜的是,白象對這種所謂的最先進的第三代戰鬥機毫無興趣,還提到,如果是這樣,還不如購買伊萬國專門為白象打造的ki。此外,高盧的“陣風”也不錯,至少不存在裝備體系的問題。
當時,唯一能夠談攏的,也就只有三十六架ea18g的採購合同了。
因為需求數量太少,所以白象沒有要求進行本土生產。唯一的問題就是價格,即白象提出的目標價格與波音公司開出的最低單價有接近一億綠幣的差距。談判還在進行,只是沒有人知道什麼時候能談成。
除了戰鬥機,在其他方面,白象也需要花旗的援助。
比如。白象一直在謀求建造大型航母,卻存在根本無法解決的技術難題。雖然伊萬國都次表示願意跟白象合作,甚至提供全方位的支援,但是在“維克拉馬迪亞”號之後,白象顯然對伊萬國的提議不感興趣。更重要的是,隨著華夏的002型航母提前入役,白象海軍也是水漲船高,明確提出需要的是配備彈射器的常規航母。結果顯而易見,能夠幫助白象建造常規航母的只有花旗。
只是,問題一樣,錢!
早在數年前,花旗當局就透過一名軍事顧問向白象提出,只要白象能夠解決建造能力上的問題,花旗就願意提供相關的技術支援,而且價格不會太離譜。問題是,白象根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解決建造能力的問題。要知道,那艘排水量只有四萬噸的中型航母,白象建造了十多年都沒有能夠完成。
白象本國沒有這樣的造船實力,也就只能從花旗進口。
這下,價格問題就無法避免了。
按照花旗當局提供的評估報告,如果在花旗建造一艘八萬噸級的大型航母,算上設計費用在內,總造價不低於五十億綠幣,而且只是造價,還沒有包含像彈射器、雷達等電子裝置在內的附加設施。如果把這些全都算上,以及不少於五十架的艦載戰鬥機,白象至少要為這艘航母投入一百二十億綠幣。
顯然,這是白象無法接受的價格。
可見,白象一直沒有從花旗大規模採購軍火,不是說花旗的武器不夠先進,也不是白象不想獲得先進武器,而是根本買不起。其實,白象對從花旗採購的c17運輸機與p8i反潛巡邏機很滿意,也多次提出再次購買,只是同樣因為價格上的問題,才一直沒有跟花旗簽署採購合同。
白象當局在這個時候,以軍事援助為名,提出了軍備採購專案,顯然是在利用當前的局勢向花旗施壓。
問題是,軍火買賣涉及到軍火企業,別說是克雷格,即便是特魯尼也沒有決策權。
喜歡戰爭世界請大家收藏:()戰爭世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