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十三章 機遇挑戰

童興武的膽子確實夠大,不過在“新”號用1130攔截最後三枚導彈的時候,他也捏了一把汗。雖然那些導彈沒攜帶戰鬥部,但是憑藉巨大的質量與飛快的速度,肯定能把驅逐艦撞出幾個窟窿來。此外,導彈還剩了一些燃料,在撞上“新”號之後肯定會引發大火,也就有可能毀掉戰艦。

很幸運,這樣的事情沒有發生。

演習結束之後,穆罕默德上將與尼古拉少將就搭乘直升機離開了。童興武沒有遠送,因為他已經收到命令,率領遠航艦隊進入波斯灣。至於去波斯灣幹什麼,他還不知道,命令中沒有提到。

命令來自元首府,由海軍司令部轉發。

在遠航艦隊離開卡拉奇港之後,華夏外交部就收到了花旗國務院的照會,花旗正式邀請華夏加入聯軍,出兵參與在兩河國進行的反恐作戰行動。只要有需要,花旗願意為華夏提供包括軍事基地在內的相關設施。

顯然,如此重要的事情,王學熾無權做出決定,立即向趙耀國做了彙報。

最興奮的,顯然是總參謀部的那些將軍。

其實,在大約十年之前,就有一次類似的機會。當時,伊萬國決定出兵中東,以反恐為名支援與其關係密切的當地政權。受國力限制,伊萬國總統在第一時間聯絡了趙耀國,提議華夏一同出兵。可以說,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畢竟當時控制了大半個中東的si組織已是過街老鼠,而且華夏也深受恐怖主義之害,出兵參與反恐戰爭合情合理。只不過,在考慮了數日之後,趙耀國理智的選擇了拒絕。關鍵有兩點,一是反恐只是伊萬國的藉口,並非真實目的,因此出兵參與由伊萬國主導的軍事行動,在道理上說不過去。其次是實力,即華夏缺乏有效的兵力投送手段,不管是派遣航空兵還是派遣艦隊,在後勤保障上都存在難以克服的困難。

相對而言,後者的影響更大。

要知道,當時華夏空軍只有十多架大型運輸機,而中東離華夏數米,空運根本無法解決後勤保障上的問題。如果靠海運,先不說海運航線同樣有數米,華夏在當地也沒有可用的港口。如果連作戰裝備與物資都無法送過去,那麼就算派兵參戰,起到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

對伊萬國來說,這些都不是問題。戰區離伊萬國更近,伊萬國有數十架大型運輸機,在當地有一座軍港,還能得到當地政權的協助。

說得更透徹一點,華夏出兵要麼求助伊萬國,要麼求助當地政權,必然欠下人情。

當然,趙耀國也沒有一口回絕。

在表達了華夏暫時沒有這樣的軍事實力,以及存在的顯示問題後,趙耀國表示,可以透過提供包括武器裝備在內的各方面援助來支援伊萬國的反恐行動,以此表明華夏在中東問題上跟伊萬國有相同的利益。

接下來,伊萬國就在中東大打出手,而華夏提供的援助也源源不斷的送到前線。

只不過,在華夏軍人,特別是總參謀部的那些將軍看來,錯過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確實非常可惜。

要知道,華夏的護航艦隊已經在亞丁灣活動了數年,缺的就是一個出兵海外的理由。

很明顯,這些將軍顯然沒有考慮政治上的問題。這就是,如果華夏出兵,那不是替伊萬國火中取栗嗎?先不說華夏能夠從中獲得多少好處,至少華夏跟伊萬國的關係還沒有好到這種程度。

那麼,現在呢?

顯然,兵力投送能力上的問題已經不存在了。空軍的y20機群規模超過了五十架,而且在以每年近二十架的速度增長,還全都是配備國產s20發動機,最大載重量達到了七十噸的y20b。藉助巴鐵與波斯提供的機場,用這些運輸機就能支援一個戰術航空大隊在前線作戰。算上海運的話,就算支援兩個戰術航空大隊也沒有問題,兵力方面就更加不是問題了。

此外,第一個問題也不是問題。

確實是反恐,至少是出師有名。

問題是,花旗當局在這個時候邀請華夏參與反恐戰爭,必然是別有用心,而且根本不用猜測,明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