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陸行動在下半夜開始,而在之前的幾個小時,也就是上半夜,花旗海軍的艦載戰鬥機集中打擊了阿巴斯港附近的岸防部隊。雖然波斯軍方沒有因此做出誤判,但是面對一波接一波的空中打擊,波斯的岸防部隊也是束手無策。在花旗陸戰隊發動進攻前的半個小時,波斯總統親自跟守衛拉熱克島的少校軍官下了命令,讓他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決定,也就是准許守軍在完全喪失戰鬥力之後向敵人投降。
顯然,三航母戰鬥群的戰鬥力不是吹出來的。
在進入印度洋之後,花旗海軍三艘航母搭載的艦載航空兵聯隊都得到了加強,增加了一個戰術戰鬥機中隊,達到了戰時標準。如此一來,每個艦載航空兵聯隊擁有五個戰術戰鬥機中隊,作戰飛機達到六十架。當時的三艘航母上,總共有十二架f39a,一百零八架f35c與六十架fa18ef,此外還有十八架ea18g電子攻擊機。雖然都是“尼米茲”級,但是以最高強度出動,一個晚上至少能夠安排二百七十架次的戰鬥機執行攻擊任務,相當於一小時三十架次。
如此高強度的空中打擊,波斯空軍根本無法抵抗。
更何況,花旗空軍還在轟炸霍梅尼港,為進攻胡齊斯坦省做準備,波斯空軍需要重點守衛霍梅尼港。
為了一舉拿下拉熱克島,花旗海軍出動了一個旅的兵力,準確說是三個陸戰營。
投送這三個陸戰營的是三艘“花旗”級兩棲攻擊艦,採用空中突擊戰術,沒有動用氣墊船與登陸艇。
在登陸之前,掩護兩棲登陸艦隊的四艘驅逐艦進行了十五分鐘的炮火準備。
因為離拉熱克島還有一百多千米,所以這些驅逐艦使用的全都是erg,即ex171增城制導炮彈。為此,這些驅逐艦還放飛了幾架無人偵察機,去尋找與甄別島上的守軍,為炮擊提供支援。
登陸開始後,花旗海軍的f35c與fa18ef先後趕到,提供近距離空中支援,準確說是用轟炸肅清登陸場,並且在登陸部隊到達之後轟炸附近的波斯守軍,讓登陸部隊能從容不迫的佔領登陸場。
可以說,登陸行動進行得像模像樣,進退有度。
也沒什麼好奇怪的,花旗陸戰隊每年都要舉行數十次類似的演習,早就把各種登陸戰術吃透了。
在突擊部隊佔領登陸場,建立起防線之後,大批運輸直升機到來。
與此同時,兩棲登陸艦隊也派出了cac氣墊登陸艇。
雖然直升機與vc22能夠更快捷的把登陸部隊送上岸,但是無法運送像主戰坦克與裝甲戰車之類的重型裝備,最多能吊運輕型裝甲車與輕型火炮。按照花旗陸戰隊的套路,在登陸部隊站穩了腳跟之後,就要用cac或者登陸艇把重型裝備送上去。當然,不是為了殲滅島上的守軍,畢竟對付守軍根本就不需要重型裝備。cac送來的是大口徑榴彈炮與270火箭炮,以及彈藥。攻佔拉熱克島的目的是要封鎖阿巴斯港,確保霍爾木茲海峽在花旗海軍的控制之中。受到兵力限制,花旗陸戰隊能做的就是在拉熱克島上部署壓制火力,用來對付北面二十千米外的波斯軍隊。
大概是進行得太順利,花旗軍隊放鬆了警惕。<270火箭炮的cac在拉熱克島南面大約十五千米處觸雷。雖然依靠極高的速度,cac沒有被水雷炸沉,但是遭到嚴重損壞,不得不放棄登陸行動。在返回登陸艦的途中,為了避免沉沒,也為了保持足夠的速度,cac還拋棄了四門270火箭炮。
因為水雷的威脅,指揮登陸作戰的馬克上校把還沒有到達的cac全都撤了回來。
到這個時候,只有四艘cac到達拉熱克島,送去了一個連的109a7自行榴彈炮,以及一個基數的彈藥。
當然,花旗海軍沒有被嚇住。
在收到了登陸艦隊發來的訊息後,花旗艦隊指揮官瓊斯少將立即讓兩艘攜帶了反水雷作戰模組的cs趕赴前線。<109a7與270都只能用cac運送,必須趕在天亮之前把更多的火炮與火箭炮送上去。很簡單,艦隊進行的空中打擊會在天亮之後結束,準確的說是降低。到時候,就得靠送上去的火炮與火箭炮對付阿巴斯港守軍。如果不能趕在天亮前完成,那麼登陸部隊肯定會遭到波斯軍隊的炮火打擊。
還有兩個多小時,開闢一條安全航道應該沒問題。
要知道,
cs名義上是“瀕海戰鬥艦”,其實就是大號掃雷艦。
這種戰艦是後冷戰時代的產物,而按照花旗海軍的設想,cs的主要任務有三個,一是反潛、二是掃雷、三是對付小型水面艦艇。為此,cs有著四十五節以上的超高航速,卻沒配備像樣的武器。此外,cs可以根據任務需求配備任務模組,也由此獲得了執行各種任務的能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看上去,cs是很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