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納德剛剛坐下,第三次爆炸就發生了。
只不過,是在幾十千米之外。
“什麼……不……明白,我馬上彙報。”
看到參謀那震驚的神色,唐納德就知道不是什麼好事。
沒錯,確實不是好事。
“斯坦尼斯”號中雷!
魚雷在航母正下方引爆,雖然沒有炸沉航母,但是重創了航母。按照“斯坦尼斯”號的艦長髮來的報告,航母出現結構性損傷,不要說繼續戰鬥,連保持航速都辦不到。他已經下令進行緊急搶修,不過不敢保證一定能夠控制住損傷。因為無法保持較高的航速,所以那些還沒有降落的艦載戰鬥機全都轉往“華盛頓”號。
僅僅過了幾分鐘,第四次爆炸發生。
收到訊息後,唐納德一下就傻掉了。
這次中雷的是“華盛頓”號。
與“斯坦尼斯”號一樣,射向“華盛頓”號的那條魚雷也是在艦體下方爆炸,造成的損傷極為嚴重。在中雷後,“華盛頓”號的航速由三十節降到十六節,而且為了避免讓損傷變得更加嚴重,還要繼續降低航速。
“將軍……”
唐納德站了起來,走出了司令艦橋。
參謀一臉茫然,也頓時手足無措。
所幸的是,“羅斯福”號的肩章傑森上校在這個時候趕了過來,及時下達命令,讓航母繼續加速,同時讓空勤人員做好接收戰鬥機的準備。別忘了,空中還有十多架返航戰鬥機準備降落呢。
唐納德確實傻掉了,僅僅幾個小時,第四艦隊就損失了一艘攻擊核潛艇,兩艘cs與兩艘航母遭到重創,而對手不過是幾艘常規潛艇。雖然“羅斯福”號沒有遭到攻擊,準確說是避開了攻擊,但是在只剩下一艘航母的情況下,第四艦隊已經失去了繼續作戰的能力,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返航。
這怎麼可能!?
因為唐納德少將離開了指揮崗位,所以傑森上校接過了指揮權,而他在安排好接收返航戰鬥機的工作後,下達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返航。
第四艦隊損失的不止是“密西西比”號。
大約兩個小時後,cs9“小石城”號就因為遍佈全艦的大火無法撲滅,艦長喬納森少校不得不下達棄艦令。隨後,這艘戰艦就被趕來接應的一艘“伯克”級驅逐艦用艦炮送到了海底。
cs11“蘇城”號只是多堅持了半個小時,同樣因為火勢失去控制而被迫放棄。
顯然,兩艘cs的結局,證明了這種戰艦在設計上存在致命缺陷。要知道,導致火勢失控的就是由鋁合金建造的上層建築物。為了達到設計的最高航速,同時控制住噸位,cs大量採用鋁合金。很早就有人提出,鋁合金易燃,而且會產生劇毒氣體,對損管造成極大的麻煩,因此cs的生存力非常糟糕。其實在上個世紀八零年代的馬島戰爭中,大不列顛皇家海軍的“謝菲爾德”號驅逐艦在被“飛魚”導彈擊中之後,因為火勢失控而沉沒,導致這個結果的原因就是42型驅逐艦的艦體由鋁合金製造。在此之後,幾乎所有的主力戰艦都放棄了鋁合金,由不易燃燒的特種鋼製造。
cs走回頭路,說白了就是為了剩錢。
所幸的是,兩艘cs的艦長都很理智,及時的下達了棄艦令,保住了兩艘戰艦大部分官兵的性命。
至於“斯坦尼斯”號與“華盛頓”號,只是遭到重創,喪失了作戰能力。
“斯坦尼斯”號的情況稍微好一點,自行返回了花旗本土,然後在造船廠的幹船塢裡面躺了三年,在花掉十多億綠幣之後才完全修復。“華盛頓”號的情況嚴重得多,在離開戰區之後就被迫關閉了兩座反應堆,一個多月後才被拖船送回本土,維修用了五年,耗費資金超過二十億綠幣。
其實,這兩艘航母的最終命運是一樣的。
雖然都已修復,“斯坦尼斯”號還在維修期間更換了反應堆的燃料棒,但是兩艘航母存在很多嚴重的、而且是無法修復的隱患。別的不說,只是結構性損傷就讓兩艘航母難以達到完備作戰狀態。在修復後不久,花旗海軍就把“華盛頓”號放到了出售清單上,最終在西元二零三一年以四十億綠幣的價格賣給了唯一的買家。因為“斯坦尼斯”號更換了燃料棒,所以在修復之後轉為預備役,充當訓練航母使用。只是在使用了幾年後,因為結構存在嚴重的隱患,也被花旗海軍放到出售清單上,並且隨同“華盛頓”號一起出售給唯一需要透過採購獲得超級航母的白象。準確的說,“斯坦尼斯”號是“贈品”,因為白象沒有支付購買這艘航母的四十億綠幣。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