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後大發雷霆之後,卻只能忍氣吞聲,為防止冒頓單於真南下大漢,呂後奴顏婢膝給冒頓單於回複了一封,讓大漢人,讓大漢皇室從此再也無法抹去的恥辱印記。
呂後在國書中道:“單於不忘弊邑,賜之以書,弊邑恐懼。退而自圖,年老氣衰,發齒墮落,行步失度,單於過聽,不足以自汙。弊邑無罪,宜在見赦。竊有禦車二乘,馬二駟,以奉常駕。”
意思是:單於您沒有忘記我們這個窮困偏僻的小村落,親自給我們寄來了書信,使我們感到受寵若驚,激動恐慌,恨不能馬上就道單於身邊,親身侍奉。
但是如今自己年紀老了,氣力衰了,頭發牙齒脫光了,連走路都走不穩了,若是妾身以此侍奉單於,恐要折損單於光輝偉岸的形象了。
我們這小村子能得以保全,都是因為您的寬宏大度,赦免我們,現在,我將自己用的禦車兩輛,還有八匹好馬,奉送給您,作為您最普通的座駕吧。
隨後便譴使者向北域龍城,奉獻金銀財寶無數,大漢美女數百人,供冒頓單於淫樂,以此來換取大漢的和平。
呂後以這樣一封喪失國家尊嚴,極盡諂媚卑微的回信,換取了冒頓單於的“大悅”之後,讓大漢朝在數年中免於了冒頓單於的“臨幸中原”。
而這兩封國書亦被呂後命人收入皇家秘史中,當時呂後未嘗留下一言,只是在臨終是留下遺旨,要每一代大漢天子即位前,必須先讀這兩封國書。
故而自呂後之後,大漢的百姓是健忘的,這樣一個當年令舉國嚎哭、喪失尊嚴的國書在幾十年的太平日子中,漸漸淡忘,但是每一代大漢天子,卻不能忘記,他們都痛不欲生的活在這份徹骨的屈辱中。
景帝駕崩之後,這份壓在了他心頭十幾載的沉重,終於落到了劉徹身上,劉徹這個從小在驕傲中長大的天子,如何能受得了這般的打擊?險些一蹶不振。
原來這才是劉徹繼位之後性情大變的根源,原來,這才是劉徹一心想要親政,想要掌權的原動力,原來這才是劉徹那一句憤怒之吼“朕是大漢天子”的原由所在。
這樣的屈辱,作為女子的阿嬌,此時都氣的渾身發抖,更何況是作為帝王的劉徹?
望著劉徹因為憤怒而不自覺顫抖的身體,阿嬌忽然感覺到了心疼,這樣一個少年也不過才十九歲,他背負的不光是劉氏宗族的江山社稷。
他背負的更是整個大漢民族的尊嚴,背負大漢民族的脊樑,阿嬌直到今日終於想明白了,為什麼在夢中世界千萬年之後,即便劉徹晚年可謂暴虐昏庸,卻始終被國人所原諒。
他已然不是一個帝王那麼簡單了,他是一個民族的脊樑,是他給了整個大漢民族以尊嚴,是他讓大漢民族有了屹立這世上千年,歷經無數磨難而不倒,依舊生生不息的繁衍下去的勇氣和力量。
更是他讓整個華夏民族以漢人自居千年,而依舊驕傲和自豪,雖然此時的劉徹尚未有如此成就,但是阿嬌相信,他一定會做到的。
不自覺的阿嬌拉著劉徹的手輕聲嘆息道:“堂堂大漢,為何總是要女人去犧牲?我大漢百萬萬大好的兒郎,難道就比不上那些北域蠻夷?”
劉徹沉聲道:“會的,阿嬌姐,如果有一日,天下人都與我大漢,與我阿彘為敵,阿彘亦敢拔刀相向,更不懼怕那些匈奴人,阿彘只怕你!”
“怕我?”
“怕阿嬌姐再也不願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