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裡,韓氏和青芷母女吃了饅頭夾青椒絲,又喝了些涼開水,也都覺得飽了。
青芷依偎著韓氏,低聲道:“娘,趁祖母睡著了,咱們倆燒水都洗個澡吧!”
韓氏想了想,點了點頭,道:“那咱們手腳放輕一點,灶屋正好還有些柴火!”
待母女兩個洗罷澡,已經是半個時辰後了。
韓氏和青芷一切收拾好澡盆和香胰子,披散著頭發坐在屋子裡,一邊晾頭發一邊做針線。
青芷見母親的針線簸籮裡有不少碎緞子碎布頭等邊角料,知道是大舅舅大舅母給母親的,便提議道:“娘,快端午節了,咱們做些香包去城裡賣吧!”
按照漢族的風俗,端午節除了手腕、腳腕和脖子要戴上五彩絲線編的繩子之外,大人小孩還要佩戴用綢緞做的香袋或者香囊,裡面填充著棉花、硃砂、雄黃和各種香草做成的香藥,再用五色絲線弦扣成索,掛在身上,以求添香、驅蟲、避瘟和防病。
佩香囊是大宋漢族的節日習俗,端午節大人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另外清香好聞,無論男女都喜歡佩戴。
韓氏聽了,覺得有理,便拿了些棉花出來,道:“咱家沒有硃砂和雄黃,就自己做些香藥吧!”
青芷想起了先前聽過的一句話“帶個香草袋,不怕五蟲害”,也笑了起來。
前世小時候做香袋的事情她早記不得了,卻記得去了英王府之後,到了每年的端午節,也會應景做幾個香袋香囊,在裡面填上冰片、川芎、白芷、蒼術和丁香,送給趙瑜和哥哥佩戴......
前世不知為何,哥哥一直未曾成親,身邊也沒有丫鬟侍妾,因此針線活都是她親自準備了讓人送過去。
想到這裡,青芷笑著起身去了外面,把韓氏掛在外面晾幹的艾草、薄荷和菖蒲取了下來,拿了小刀,把這些香草放在板凳上,預備用小刀切碎。
韓氏笑了起來,道:“我來吧!”青芷那麼小,萬一割著手可怎麼辦?
青芷笑了起來,果真起來把位置讓給了母親。
待韓氏拿了繡花繃子出來準備繡花了,青芷忙道:“娘,外面賣香包的一定不少,咱們想要賣出去的話得和別人不一樣,我們繡的花可以簡單些,一個香包上只繡一朵花,然後我寫一句詩你繡上,也可以繡‘福’‘祿’‘壽’這樣的吉祥字!”
韓氏聽了,覺得大有道理,便讓青芷寫詩句,自己繡出來。
母女兩個針線活都很好,手頭又快,再加上繡的花簡單,因此到了天擦黑時候,就做好了五個香囊和五個香袋,有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最多的是香囊和雞心型菱形的香包。
聽到堂屋那邊傳來開門聲,知道王氏起來了,因為怕王氏發現,韓氏和青芷忙把做好的香包香囊都收了起來。
王氏起來後,叫了韓氏和青芷過去,吩咐道:“去年的綠豆還有一些,等一下我拿出來,你煮一鍋綠豆湯;後院不是有青椒麼?炒個青椒吧!”
韓氏忙答了聲“是”。
王氏忍不住打了個哈欠,道:“吃過晚飯刷了鍋,給我燒兩鍋水,我要洗澡!”
說完,她又欲蓋彌彰道:“如今快五月了,天是越來越熱了,動不動就是一身汗,不洗澡不行!”
韓氏自然點頭。
青芷在一邊,忽然笑嘻嘻道:“祖母,蔡春和家有沒有讓人去司徒鎮叫我七姑母回來看您?”
王氏怔了怔,道:“應該是讓人去了,你七姑母明日就可以回來了!”
她特地叮囑了蔡春和,交代了要和七姑娘虞蘭說她想閨女想得都病了,須得延請大夫看病。
七姑娘虞蘭最孝順了,應該會帶著銀子和禮物回來看她。
青芷心中越來越疑惑,一是疑惑祖母和蔡春和的關系,二是懷疑祖母急著要七姑母回來到底是想要做什麼。
她沒說話,去灶屋幫她娘做飯去了。
王氏皺著眉頭看著青芷瘦小的身影進了灶屋,心裡升起一股厭惡。
她聽算命的說了,韓氏之所以一直沒有給她生孫子續虞家的香火,就是因為有了虞青芷這個喪門星!
都說虞青芷生得好,可是王氏卻看見都煩。
想到人家說虞青芷生得好,王氏不禁心裡一動,若有所思立在那裡,半日沒有動彈。
不過青芷還是有些小,才十二歲,這時候還賣不上價錢,再等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