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想要找瓦剌使臣的背景資料,藉此敘述瓦剌內部派系,找了一晚上,才疏學淺,能力不足,懶得找了,虛構其出身。反正也沒有人會關注這個,大家看小說都是尋個樂子,誰管與正史符合與否,更何況正史還沒有。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這是唐代詩人王維寫就的詩句,當時安史之亂尚未平息,但是肅宗已立,各地勤王,局勢向好。短短十四字,寫盡大唐帝國的非凡氣象,但是安祿山已然稱帝,兩京淪陷,又是無法掩飾的事實。
於1454年大明朝正旦朝會而言,氣象也配得上以上這句詩。但是恢宏氣象之下,土木堡之變的慘痛損失,讓明朝精銳之師盡喪,同時也先乘此大功,一統草原,成為橫亙在北方最大的敵人,這是自太宗之後未有之變化。
朝堂之上,歌女騰挪,舞女蹁躚,絲竹管絃之聲,不絕於耳。大明建國不足百年,或許內部已經腐爛不堪,但是外表還是一派光鮮亮麗,除了些許旖旎聲樂外,還是有不少正音的,武士舞干戈,猛將擊重鼓。文士持劍起,舞師執翿引。
在眾多歌曲之中,朱見濟最好兩首,一是《平幽都之曲》,名《賀聖朝》,歌詞為:天運推遷虜運移,王師北討定燕畿。百年禮樂重興日,四海風雲慶會時。除暴虐,撫瘡痍,漠南爭睹舊威儀。君王聖德容降虜,三恪衣冠拜玉墀。
其二是《大一統之曲》,名《鳳凰吟》,歌詞為:大明天子駕飛龍,開疆宇,定王封。江漢遠朝宗,慶四海,車書會同。東夷西旅,北戎南越,都入地圖中。遐邇暢皇風,億萬載,時和歲豐。
這是當年朱元璋在稱帝三年後定下的宴饗樂章,一共九首曲子,《平幽都之曲》為其五,《大一統之曲》為其八。
之所以喜歡這兩首,原因也簡單,眼下也先在草原崛起,有意恢復大元可汗稱號。此情此景,不能夠不讓人懷念當年明軍北上幽都,驅逐元朝的盛舉。
奉天殿內,除文武之舞外,還有四夷之舞,舞士十六人,四行,行四人,舞作拜跪朝謁喜躍俯伏之狀,有舞師二人執幢以引之。四夷之舞要求不高,或者說沒有根本要求,大明官員在大朝賀上的一大樂趣就是看四夷出醜,而人家四夷也不傻,甘願扮小丑給天朝上國笑話,無非是為了獲取朝貢的好處罷了。
聲樂不止,舞蹈未息,有的四夷使臣已經開始出來朝貢了,他們帶了什麼東西來,文書之上早有通報,只不過是在這個場合上趁機索取更多的回報罷了。
“朝鮮國獻大雕兩隻,百年山參四支,舞女十人,此外並有二百駿馬。願我天朝,民豐物阜,萬年永固。”
“安南國出白犀,知是聖人在世,不敢保留,特獻於聖上,並獻馴象四隻,猛虎八隻,白玉十塊,玳瑁珊瑚之物數百。願我天朝,長治久安,風調雨順!”
“日本國貢硫黃三十六萬斤四千四百斤,蘇木一十萬六千斤,生紅銅一十五萬二千有奇,袞刀四百一十七柄,腰刀九千四百八十三,其餘紙扇箱盒等物不可計數。聞聖主臨朝,願使兩國通好,物貨週轉無礙!”明實錄真實數字,非作者杜撰)
……
朝鮮國,是諸多朝貢國中對明朝最為恭順的一個,連國名都是明朝賜予的。土木堡之變後,明朝下令朝鮮國獻兩萬匹戰馬來,且不說他們有沒有,就是有也不會給。最後朝鮮只是給了數百匹戰馬,朱祁鈺一律以雙倍價格買下示強,告訴他們明朝國力恢復,用不著他們的馬。這次朝鮮又送如此多的戰馬來,不知道是不是覺得明朝會繼續以雙倍價格買下。
安南國,也就是後世的越南北部,後世越南南部如今稱為佔臘。因為朱棣統治時期明朝一度統治過安南,兩國的關係一直比較尷尬,安南一般是送些珍貴稀少的玩物來,偶爾也送安南馬來,朱祁鈺一律重賞回去並且寬慰他們不要因為前事而有隔閡。
日本國,如今的日本為室町幕府統治時期,有天皇,稱名而已,明朝不承認。室町幕府的統治並不穩固,各地叛亂常有發生,這也是為什麼東南地區時常有倭寇出現,他們都是在內鬥中失利的浪人。屬於日本的戰國時代就在不久之後,嘉靖年間危機外溢,那個時候才是明朝的噩夢。日本孤懸海外,元朝鐵蹄也不曾踏足,是以自視甚高,對明朝態度與別國不同,自視日出處天子。同時因為本國物資短缺,渴望明朝放開海禁,暢通貿易,經常借朝貢之名,行貿易之實。
除此之外,還有琉球,佔臘,爪哇等國,便不一一介紹了。
今年的大朝賀隊伍中的四夷人數偏多,但並不是最多的一年,最多的一年是去年,當時瓦剌一口氣來了三千多人。其餘國家都是數十人而已。
土木堡一戰,大明險些滅國,按理說大明和瓦剌應該是老死不相往來的仇敵,但是土木堡之變後,瓦剌來使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有所增多,去年這幫“使者”南下,嚇得守衛宣府的撫寧伯朱謙報寇五千騎毀牆入,察之,則也先貢使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事實上,前些年明朝與瓦剌的土木堡之戰,起因或者說導火索就是朝貢,正統十四年春二月,也先遣使二千餘人進馬,詐稱三千人,直接激化了雙方矛盾。史書將罪過推到王振身上,但是這種光明正大的敲竹竿行為,可是直接挑戰了明朝宗主國地位,不可能後退的。
如此明目張膽地來敲明朝的竹槓,自明朝建國以來這還是獨一份,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下一個這麼囂張的是俺答汗,但是也不及也先。
明朝為了維繫朝貢體系開銷不小,一等正服使者賞賜彩鍛六匹,絹五匹,其餘二三等依比例遞減,哪怕是一個小卒,只要來了就有賞賜。人人都受賞,去年光是賞賜之物就用了三百輛大車去拖運,布帛這些東西數以萬計,惹得明朝內外對此頗為不滿,幾欲殺瓦剌使臣奪回所賜。
去年的這次賞賜重新整理了明朝對外賞賜的上限,同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嘉靖時期俺答汗也想逼明朝給錢,嘉靖要臉不給,俺答縱容士兵劫掠京師附近,最後損失其實更大)。某種程度上來說,和宋朝的歲幣也沒有什麼區別了,都是花錢買和平。很多人說明朝不上貢,或許只是沒有形成制度性的歲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