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太監無奈地嘆息一聲,便道:“此等佛庵佛寺,確為太后祈福不假,只是後來兩宮太后推說不必建此浮屠,徒耗民財,此事遂寢。而後工程完工大半,便想著落成之後,為太子殿下祈福,誰知——”
不待小太監說完,何林靜便譏笑道:“可笑,為太子殿下祈福,東宮可是從來不曾聽說過還有這等荒唐事,分明是爾等想要貪墨官木民財,大興土木以從中牟利。”
“是小人考慮不周,本想著待完工後再行通報,以賀殿下壽辰。”小太監說完之後便跪地不起,不敢多加解釋。
朱見濟將這小太監打發走,“你先退下吧,此事本宮自有定奪。回去告訴興安,陛下待老臣甚厚,且無憂慮。”
小太監最終是被東宮侍衛架著離去的,帶著三分哭腔,只是朱見濟才不會同情他半分。朱見濟看向何林靜,詢問道:“此事你如何看待?”眼眸之中,帶著三分猜疑。
修佛寺這事,朱見濟確實毫不知情,但是不能夠保證手下人一點也不知道,指不定何林靜等人也參與到其中,也分了一杯羹。若是如此,朱見濟就要清理門戶了。
“本非東宮之事,怪罪不到我們的頭上,不必去管他。”何林靜明白朱見濟的猜忌,只不過身正不怕影子斜,沒有做過便是沒有做過,查就查。
何林靜既不曾牽涉其中,其他人也就不算什麼,朱見濟笑道:“為東宮辦事,竟然還瞞著,眼下出了事情想要東宮出面解決,當初是怎麼想的。興安畢竟是宮裡老人,父皇甚厚之,本宮不需出手當也無妨。”
“殿下英明,此事惡劣至極,這等妖風邪氣絕不可長,不然日後人人都打著東宮的名義侵吞錢糧,連累殿下。”
朱見濟對此深以為然,風險太大了,自己不可能去承擔的。除非興安能夠給出自己認可的交易物來,朱見濟在心底默默地說了一句。
下午,胡濙授課,講的是鈔法害民。
紙鈔從其出現的那一刻起,固然是時代的巨大進步,為歷朝歷代君王所喜愛,畢竟和貴金屬貨幣如銅銀金相比,其製造成本趨近於無。不過是一張紙而已,想要印多少就印多少。
但是,這小小的一張紙,背後承載的可是國家信用,這又是建立在政權穩定,軍事力量強大等要素上的。當國家動盪不安,無法維護紙鈔幣值穩定的時候,紙鈔崩潰也就可以考慮了。
國家越是缺錢,紙鈔印的越是多,其通貨膨脹的速度也就越快,百姓會自發去使用貴金屬作為貨幣,甚至是退回到以物易物。反過來說,國家越是不缺錢,紙鈔反而越堅挺。
大明寶鈔,和它的前代們一樣,在百姓心目中就是一張廢紙。沒辦法,泥腿子出身的朱元璋一點經濟學水平都沒有,自己印寶鈔出來,通貨膨脹之後自己反而不承認其幣值,將損失全部歸於百姓,百姓會承認才有鬼。後世明朝君王大致如此,根本不願意承擔損失,他們印紙鈔出來就是為了搶錢,老百姓又不傻。
如今國庫空虛,鈔法再一次被提上臺面,這也是胡濙今日為什麼要專門言及此事的緣故。
胡濙暢談古今,將有宋以來,歷朝歷代鈔法糜爛對百姓造成的災難都說了一遍,最後道:“通鈔法者,固經國之當務;順民情者,尤保邦之當先。使徒利於國而不順於民,則所得者小,所失大矣。雖曰利國,實無益於國;雖曰便民,實有擾於民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朱見濟認可胡濙的說法,但是胡濙僅僅是反對實行鈔法,卻並沒有給出解決的辦法,朱見濟問道:“庶民家尚需用度,況朝廷耶!方今國庫空虛,災害頻有,百官衣食用度不支,三軍軍費亦是捉襟見肘,敢問師傅何以處之?”
“天下之財有定數,宮室車馬,衣服器械,喪祭食飲,聲色玩好,人情之所不能已也。故聖人為之制度以防之。近來士大夫務於權利,怠於禮義;故百姓效仿,頗逾制度。臣以為去豪奢,守禮義,可以充實國庫。”
朱見濟聽不慣這些說辭,道:“節儉本無錯,只是今天下逋租匿稅何其多,不去檢索隱匿,抑制豪強,禁約兼併。如此豈不是荒謬。”
胡濙微微一笑,“權貴豪強兼併,代有其事,難能禁止。且事在人為,陛下屢下詔書,非不禁也,實難禁也,殿下豈不知度田故事乎?非有雄猜果斷之君在世,恐不得行也。”
朱見濟聞言,久久不語。
ps:今天上推薦,多了快五十個收藏,以前一天差不多多十個左右。下午的時候很開心,準備加更一章,結果看見有人評論說我廢話連篇,心情瞬間不好了,寫了好長一段準備噴回去,又全部刪掉,覺得和這種人說話沒有意思。
他眼中的廢話全都是我的心血,既然準備寫歷史上的某一段歷史,就要儘可能還原史實,介紹背景,分析人物生平,當然可以將很多“廢話”刪掉,但是多少人能夠看懂,景泰朝本來就不是特別有名的歷史時期。再說了,即便是很多人自以為很熟悉的三國,許多人不還是停留在為五虎將排座次的水平,他們永遠看不清歷史執行的邏輯。沒有人教你,你永遠都學不會。
今天不求票,隨著讀者變多,魚龍混雜是必然的,希望願意繼續看下去的人能夠幫忙清理一下評論區。我不開心就不更新,反正暫時沒有指望靠這個賺錢。最後,最近資料找了很多,明天不出意外就加更。
喜歡景泰太子請大家收藏:()景泰太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