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之後,就是朱祁鈺隨便找了個理由讓柳溥滾蛋,讓楊能上位。自此之後再沒有哪個不長眼的敢提及此事。
柳溥滾蛋後,他在京軍的影響並沒有隨之流逝,柳溥父親柳升當初便管著神機營,還組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支成建制的炮兵。柳家在神機營之中的派系可見一斑。如今三老營式微,但是團營中的核心骨幹還是出自於三大營。
柳溥想要給楊能好果子吃一點困難都沒有,事後完全可以把自己摘出去。我們完全有理由懷疑楊能點兵的時候神機營缺了六千人是柳溥指使的。
楊能自己也是軍旅出身,如何處置軍中派系鬥爭這等事情可謂有著豐富的經驗,他上書道:“臣督神機營操練點閘,官軍不到者六千餘人。實把總都指揮靳忠等縱放,請究治之,其十營選操官軍,尤為緊要,宜逐一點閘。”
這種事情發生之後,逮住幾個為首的往死裡治,將柳溥在軍中留下的釘子一個個拔除,以後也就沒有類似的事情發生了。
這件事最近鬧得沸沸揚揚,許多人都認為是柳溥幕後主使,但是朱見濟反倒覺得可能性不大,很有可能是軍中的一些中上層軍官希望透過此舉逼迫天子迴轉心意,留住柳溥。
可是他們這樣做反而將柳溥往死裡坑,不出意外的話柳溥在朱祁鈺心目中的地位急劇下滑,而且只要朱祁鈺在天子寶座上一天,這柳溥就要在地方上一天,永遠不可能回到權力中樞。
柳溥離開權力中樞,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值得一提。如今大明軍界三巨頭成為了石亨、張軏和楊能三人。
其中,張軏外戚出身,他姐姐是明成祖貴妃。因從宣宗徵朱高煦,正式獲得實權,此後不斷出征,但基本上是副帥,跟著去領功勞的。在軍隊中的影響最小,但是長袖善舞,靠著自身地位彌合團營內部的紛爭,雖然不重要,但是不能少。
而石亨楊能二人,都是土木堡之變的功臣。可以這麼說,如今的軍事體系,上至總督于謙,下至尋常士卒,都深受土木堡之變後軍事變革的影響。
石亨等總兵官領的是朱祁鈺的俸祿,為武將之首,功高難再賞,倘或上皇復辟,如今的位置是否能夠保留都是一個問題。
這是朱祁鈺對軍事體系的改造,單從外表來看,似乎全無問題,朱祁鈺已經將他哥哥朱祁鎮的影響盡數驅逐出去。
但是,朱祁鈺算漏了一件事。也是因為這個謬誤,直接導致原本歷史上他所任命的三大總兵官盡數背叛他,轉投上皇朱祁鎮,這不能不讓人感到唏噓。
他給予石亨楊能等人的恩賜,在這些人眼中是天經地義的,自己的功勞就該得到這等賞賜。但是,頭頂上還有一個文官當總督,在石亨等人眼中,這是不合適的,這不就是武將被文官壓了一頭嗎?自皇明建國以來,這種事情還是頭一遭,他們無法忍受這件事。
儘管于謙絕大多數時候不管團營瑣事,只是在三大總兵官內部有分歧的時候出面調停,這些年即便是對外地守備官員的建議都少了很多。
很多人或許會說,有這麼嚴重嗎,那我只能夠說,你們太年輕了。在總兵官位置上的不管是石亨還是錢亨,只要是個人,勢必要與于謙起衝突,與個人品德無關,與個人出身無關。更不是明史說的什麼兩人不善,這是利益深處的爭鬥。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當石亨成為總兵官的那一刻開始,就勢必與于謙不善,因為身處在這個位置上的石亨,需要為所有武將及普通士兵說話。
想一想,一群士兵打了勝仗,最後只是得了些許物質上的獎勵,而升官進爵這些與他們無關,因為于謙這個總督傾向於任用與文官相善的武臣鎮守邊疆。
于謙不會做這種事情,是不是想要這樣說。好,廢話不多說,直接上史料。
景泰四年,也先不曾被刺殺的時候,少保兼太子太傅兵部尚書于謙聞虜將犯邊,“請升戶部署郎中陳汝言、刑部郎中陳金守備倒馬關。”這是文官吧,文官鎮守邊疆,不是奪了武官的權是什麼?
當初于謙此舉引起了強烈的反彈,三道監察御史李琮等謂:“汝言、金挾詐懷奸,謙欲薦用,輒乘機定其姓名,且謙素恃權矇蔽,如兵部郎中吳寧、項文曜、鄒幹、王偉、蔣琳、殷謙皆無出眾才行,徒以鄉里親戚,乘時警急,俱擅薦之,布居要職,又軍官中有阿謟投所好者雖無勞,亦妄請升用。”
最後是朱祁鈺出面平息了爭端,詔曰:“凡舉官者,意俱欲為國得賢。然亦不能無狥私者,謙職專兵政,舉人亦其所宜,已往者置不問。今後如假公營私,必罪以祖宗成憲不宥。”
事實上,絕大多數人都是戲文史觀,對政治缺乏最基本的認知,在樸素的認知中覺得於謙是忠臣,彈劾他的都是奸臣。但是身處這個位置,不幹事都會被彈劾,若是想要幹事甚至是改變原有權力格局,招致的彈劾一定是十倍百倍。
文官集團凌駕於武將集團之上,偏偏武將還有幾分底蘊,一旦朱祁鈺駕崩或者失去對朝政的掌控能力,武將集團勢必反撲,石亨等人只是恰逢其位而已。
文武矛盾不加以緩和,于謙必死!這把火也一定會燒到天子朱祁鈺身上。
再往深處說,若是朱見濟不能夠滿足武將集團的訴求,憑什麼覺得自己一定能夠繼位呢?就靠所謂的太子之位?太天真了,戲文史觀要不得。
喜歡景泰太子請大家收藏:()景泰太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