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當過內閣首輔的人很多,但是有三楊一般威望的首輔卻是不多。而如今與朱見濟對話的李賢便是其中之一,史稱“國朝自三楊後,相業無如李賢”。
在原本歷史上,奪門之變後朱祁鎮清洗景泰遺臣,同時如胡濙王直等人也紛紛告老還鄉,朝中出現巨大的權力真空。起初權力為奪門功臣所掌握,也就是石亨曹吉祥等人,後來朱祁鎮各個擊破,一個個兔死狗烹。朱祁鎮認識到文官對皇權的威脅是最小的,李賢順勢成為文官集團之首,更是在日後成為託孤重臣,在成化初年權力達到頂峰。
只不過,這樣的歷史不可能重演了,有些機會錯過了就是錯過了。李賢註定不可能和原本歷史上一樣位高權重,但是不妨礙朱見濟重用他,無論如何能夠在激烈的權力鬥爭中脫穎而出,其本身的權術心術都是一流,何苦捨近求遠。
“愛卿言朕操之過急,朕如何不知,朕本意不過是蠲免次年賦稅,讓利於民,藏富百姓家。只是國朝空虛,藏富不行,不得已開源節流,誰料牽一髮而動全身,所牽連之事愈發繁瑣。朕情知不易,還望教之。”
朱見濟所言,算得上是他的肺腑之言,原本他就是打算掙個名聲而已,為鞏固自身統治。結果沒有想到繁榮富強的大明朝竟然遠遠沒有外表這般光鮮亮麗,暴露出來許多問題,需要朱見濟出面救火,救火就算了,還是拆東牆補西牆,根本救不過來,導致很多事項朱見濟都是打算日後做的,結果被迫提前。
李賢躬身行禮道:“陛下仁心天地可鑑,日月盡知。只是天下之民萬萬計,貧富不等,上下懸殊,豈有年年賑濟蠲免之理,民間所謂救急不救窮,便是此理。”
“不救窮,難不成坐視窮苦百姓凍餓而死嗎?”朱見濟有些生氣,沒有接受李賢給自己找的臺階,真要是因此就不再蠲免賦稅,自己做的那些豈不是白做了。
【推薦下,換源app追書真的好用,這裡下載 .huanyuanapp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那救窮可也,連富貴之家,錦衣玉食之民也要救嗎?”
“那自然不該去救。”
“正是此理,富貴之家家財萬貫,田地萬畝,若是仍要朝廷救濟未免可笑。只是陛下如今蠲免天下賦稅,豈不是不分貴賤盡數救濟,多耗國帑。且自古重農抑商,重本輕末,陛下何為農商並用?”
朱見濟深吸了一口氣,困了自己這麼長時間的問題,終於有解決的方向了,“愛卿果有良策,儘快言明,朕一定遵照實行。”
“無他良策,無非是重本輕末,抑制豪強而已,就看陛下願意實行與否。”
朱見濟沉默片刻道:“實行自然是要實行的,只是朕也不願意矯枉過正,盡數捨棄末業。若是抑制豪強過重難保不會出現難言之禍,仍需謹慎才是,待日後徐徐商議。”說到此處,朱見濟有些心累,結束對話道:“朕尋你來是問軍屯事,此事到底繁瑣,言語不甚明達,你且下去將細則一一寫出,朕看過後再做決斷。”
李賢聞言,已經是明白朱見濟的心意,行禮告退而已。
見過李賢,朱見濟將彭時尋來,評價道:“這李賢敢於任事,不畏權貴,著實是一大忠臣,只是其賢能與否便看此番任事了。”
“這李賢才用不小,可為陛下輔左參謀左右,微臣斗膽請陛下將李賢召入乾清宮,用為心腹。”
朱見濟饒有興趣地道:“李賢若是一來,彭時你怕是要屈居下位呀!你當真願意嗎?”
“微臣一心為國,但有益於國,有益於君者,便是居於下位又如何。且微臣才能淺薄,資歷日短,本該任下手。”
朱見濟沒有繼續在這個問題上糾纏,這背後的緣由日後再探討不遲,還是將眼下這一堆事情處理完畢才是。
明日,李賢果然上交上來一份完整的奏章,內容相當詳實,歷數本朝屯田之事,各省的情況都細說了一遍,得出的結論和朱見濟一樣,或者說就是論證朱見濟的觀點,認為當今軍屯不改不行,小改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