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君王乃天子,受天命統治萬民,鄉野草民不過是活不下去而已怎可犯上作亂、違背天命,亂民非民,若不殺之怎可穩定天下。”
周衡說話之時臉不紅、心不跳甚至周身滿是正氣,絲毫不覺得不對,這一點即便是三位考官也覺得佩服不已,但還是把這位考生打發了出去。
周衡出去之後他們再次搖頭苦笑,不過這次苦笑之中還有一絲嘲諷、唾棄,右邊那名考官直接將他的冊子扔進“淘汰”筐。
之後的時間裡他們又審查了多位考生,結果有好有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是最後一名了,希望不再出現什麼奇葩。”
主考官嘟囔了一句,當然這也是另外兩名考官心中所想。
很快最後一名考生入場,他叫張端,並不像前面幾位那樣精壯,甚至有點消瘦,而且模樣也要俊俏一些,等待他的還是那些問題。
“在下覺得,忠孝仁義不可簡單的講究誰先誰後,而是要深入分析找出原因方可對症下藥。”
“願聞其詳。”幾位考官抖擻了一下精神,他們都覺得這個人或許會說出不一樣的東西。
“首先,在下覺得君即國家,君王與國家本為一體,既然如此就不應該分開對待,忠與義應連為一體,以忠義稱之。”
張端一手背於身後,挺直腰桿侃侃而談。
“所以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應該說忠義比之仁、孝誰先誰後!但在下以為忠義與仁、孝未必一定要對立,只要君王賢明這種情況根本不可能出現…”
“我們不是在問你會不會出現這種情況,而是在問出現這種情況你該如何選擇。”
考官們有些不滿,覺得他是在迴避問題。
“嗯,在下以為,還是先前那句話,不能簡單區分先後,而應該尋找原因具體討論。”
張端遲疑了一陣,又把先前的話搬了出來。
“具體一點。”考官們有些惱怒。
“倘若百姓飢寒揭竿而起是因為氣候異常、收成不佳,應該奏請陛下減免賦稅調糧賑災…”
“那若是如此還無法解決呢?若原因是君王無德、橫徵暴斂呢?根本沒有兩全其美之策你當如何?不許迴避問題。”
考官們並沒有打算輕易放過他,這下子張端也不知如何回答,苦苦思索了好一會才想到對策。
“國之將亂必有妖孽,才有無知百姓受其蠱惑犯上作亂,我等身為臣子應當以死勸誡、匡扶社稷,剷除那些奸逆之徒。至於百姓,若是迷途知返自然可以赦免,若是死不悔改那也只能以社稷為重,這才是忠義之舉。”
他把責任全推給奸逆,算是表明了立場,幾位考官也就沒有繼續難為他,轉而提出最後一個問題。
“倘若有一天你的父母叛逆君王你又該如何?”
這下子張端沉默了,他正在思考對策。
“父母若是叛逆君王在下絕不敢從,必以死相抗,但身為人子亦不敢拔刀相向,只能兩不相幫,興當今陛下乃千古明君,必然不會讓臣子陷入忠孝兩難之境…”
張端沒有做出選擇而是把難題扔回給了君王,這倒是個極佳的辦法,幾位考官聽了也是連連點頭。
“如此甚好,你先回去,我們明日就會公佈結果。”
張端走後幾位考官均是一臉笑意,直接把他的冊子放在了“合格”筐。
…
第2天在禮部的大門外,朱忠孝正一臉焦急地追著一個人。
“大人,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我不是武試第一名嘛!不是說不出意外一定可以中舉嘛!怎麼現在名單上卻沒有我?”
那位大人一臉無奈,停下來對他說道。
“別叫我什麼大人,我不過是一屆小小書吏可擔不起這個稱呼。至於為什麼名單上沒有你,這也算問題嗎?不錯,你的確是武試第1名,但那是在不出意外的情況下,可你也不想想殿試的時候你是怎麼回答的?”
“我回答錯了嗎?聖人之書可都是這麼寫的!”
朱忠孝一臉茫然。
“聖人之書上是這麼寫的沒錯,你這麼說也沒錯,可你也不想想那書是給誰看的,那是給百姓看的,所以你的這些話也應該對百姓說!至於對君王說什麼,那你應該去看看君王之書…”
說完轉身離開了,留下朱忠孝一個人在那裡苦苦思索,這一思索便是數年。
喜歡源境傳說請大家收藏:()源境傳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