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軍有序前進,各軍保持左右持平。”
中土軍隊開始行動,副將們騎在馬上指揮軍陣前行。大軍作戰最害怕的就是出現混亂,一旦陣型錯亂那就是滅頂之災,敵軍會找到這個間隙衝插進去將軍隊分割開來逐個殲滅。
不過真正控制中土軍隊前行後退的並不是他們的口令而是隆隆的鼓聲,這才是對軍隊發號施令的利器。因為在戰場上人的聲音是有限的無法傳得太遠,必須使用一些特殊的工具才行。
鼓就是其中之一,它被安裝在一輛馬車上跟隨在朱忠孝身旁隨時準備傳遞命令,鼓聲緩慢則意味著前行速度緩慢,鼓聲急促則意味著快速衝擊。
朱忠孝所在的高塔緊緊跟在大部隊身後,他們離靈璧源聯軍尚有些距離所以需要靠近一些,等足夠近了會先進行弓箭齊射,中土軍隊透過這種方法震懾敵軍甚至射殺敵軍,為己方創造優勢。之後再繼續前進,在只剩下不足十丈遠的時候發動最終衝鋒進行短兵交戰。
“全軍停止前進。”
一道命令傳遞下來,鼓聲停止全軍隨即停了下來。
“弓弩手出擊,準備放箭。”
又是一道命令,不過這次並沒有鼓聲響起,因為傳遞不了過於複雜的命令。
弓弩手約有2000名,他們分弓手和弩手,弩手用弩進行正面射擊而弓手則用弓進行拋射,雙方各有優勢也各有劣勢,一般都是配合使用互相彌補。
“放!”
一聲令下數千箭雨齊射而出,雖然這一幕遠遠比不上中土世界數10萬大軍對戰之時,用數萬弓弩手對射的震撼場面,但真的身處其中仍然能感受到一股巨大的壓迫感。
“舉盾,防禦!”
聯軍這邊早已經進行過訓練知道如何面對這種情況,隨著命令發出所有人都舉起了盾牌。
聯軍士兵裝備了巨大的方形盾牌和圓形盾牌,這些盾牌是由木板、藤條製作而成。最前面的一排士兵將方形盾牌置於身前用於阻擋弩箭,而後面計程車兵則將圓形盾牌置於頭頂用於阻擋弓箭。
很快箭雨紛紛落下,不過最多箭頭刺穿盾牌,箭身卻留在了盾牌上,想要完全穿透幾乎不太可能。其實弓弩的威力一般,木質盾牌足以應付,基本每次大戰過後這種盾牌上都會留下不少箭矢。
少部分從縫隙透過的箭矢則會被鎧甲擋下,短時間內還無法造成傷亡。
…
對面朱忠孝繼續在高塔上觀察,看到聯軍防禦住了第1輪齊射並沒有覺得太意外。
“賊軍畢竟經過了數月的訓練不可能如此輕易被擊敗,本帥也沒打算靠這些弓弩手就能贏得這場戰爭,傳令下去讓他們繼續放箭。”
接著他又看了看旁邊的山丘發出第二道命令。
“立刻派出兩個百人隊佔領那個高地。”
兩道命令一前一後發出,傳令兵們迅速行動將這兩道命令傳遞到對應的位置。很快軍陣便有了變化,一隻小部隊突然脫離大部隊向山丘奔去。
做完這些朱忠孝又看了看對面聯軍,做了一下敵我實力對比,冒出一絲疑惑。
“我軍有一萬五千人,除去騎兵、弓弩手等正面有一萬一千多人,賊軍兵力似乎比預計的多了些,好在還能應付。只是這陣型有些奇怪,他們的軍陣並不整齊,各個方陣互相錯開好似傾斜了一樣,這是怎麼回事?”
可惜沒人能回答他。
在接下來的整整一刻鐘裡,中土軍隊的弓弩手不斷進行齊射,聯軍一方剛剛抵擋住第1輪齊射還沒來得及高興第二輪、第3輪箭雨馬上又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