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領好像也是來自江東吧?”
二人邊走邊聊。
“不錯,當年義父起義由於江東不利於發展我們才遠遁江北,但只區區數年起義軍就發展到如此規模也完全出乎我們的意料,只能說那吳國皇帝確實不得人心,我等天命所歸啊。還記得我去投奔義父時也發生過一件危險的事情,當時我由於迷路誤入了一座道觀,後來又被一個前來祈福的官宦人家抓進牢中險些喪命,好在義父很快就組織人馬前來營救,否則早就一命嗚呼了。”
男子一邊說一邊笑似乎並沒覺得這件事多危險,當然也可能是因為時間太久漸漸淡忘了。
“沒想到還有這樣的事。”
程文宗若有所思的點點頭,他並沒有繼續聊下去而是換了個話題說起了起義軍的發展。
“這江東自古繁華有魚米之鄉之稱,百姓生活相比江北還是好一些自然不願意跟著起義軍賣命,若想成就一番大業還是需要前往江北才可,等到軍力壯大再回歸江東拿下這東南富庶之地,那時憑藉江東的人力、財力就是問鼎天下也並非不可能。
“程先生說的有道理,可有利就有壞,江北民生困苦有利於起義軍的起步卻不利於起義軍的發展,否則我們又何必急匆匆渡江而來以致被圍困於此了。”
男子雖然贊同程文宗的話卻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並沒有一味地全盤接納。
其實他的這些話並非完全是自己所想而是有事實根據,這幾年江北一帶烽煙四起、大大小小一共出現了幾十路起義軍,東到大海西到大別山處處都是他們的身影,有的壯大有的消亡最後只剩他們。
當然說是起義軍其實很多時候反而像盜匪一樣四處劫掠,這對本來就已經困苦不堪的江北百姓無疑是雪上加霜,於是在官軍的不斷圍剿下他們的生存空間日益狹窄。
為了擺脫被徹底消滅的命運各路起義軍聚在一起決定渡江南下,拿下這江東魚米之鄉獲取這裡富庶的財力、人力,然後就有了眼下這一幕。
“這也是無可奈何之舉啊,其實當時的情況除了渡江南下根本沒有其他辦法,起義軍糧草耗盡已經陷入絕境早晚會被剿滅,反而是突然渡江南下拿下江城的大糧倉給起義軍強行蓄了一波命。”
程文宗趕忙解釋,可能是覺得男子的話中有怪罪他的意思。
“程先生誤會了,我並不是在怪罪你,你身為軍師出謀劃策本就是天職,真正做決定的還是各個起義軍的頭領,要怪也該怪他們。”
男子明白對方的顧慮,然後開始分析現在的局勢。
“其實按照我們先前的戰略一旦拿下江城的糧倉會先在附近幾個州縣劫掠一番,然後立刻北返或者沿江而上前往鄱陽湖流域,那裡受到戰亂的波及比較小正是我們的好去處,只是沒想到朝廷的反應如此迅速完全打斷了我們的計劃。”
“將軍說的不錯,朝廷反應之快確實超出了我們的估計,這才陷入現在的絕境。”
程文宗說完也不免嘆了口氣,而後二人齊齊陷入沉默,但沒過多久程文宗便又開口了。
“其實在下來此確實想出了一個脫身之策。”
喜歡源境傳說請大家收藏:()源境傳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