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九章 暗訪葉赫城 (3)

珍,我的雄心壯志已死!

太祖實錄裡記下了太祖高皇帝征服葉赫部落,最終一統漠北的偉績。這是太祖嚮明朝宣戰的第一步。而葉赫,無疑,是座城池。太祖實錄裡說過,太祖攻下的,是一座城池。而在康熙一朝,歷史又一次重演,覺羅之地,再次打敗了葉赫城。除此之外,我對這個名字,葉赫城,一無所知。因而,當翰林院侍讀學士兼日講起居注,你曾經的師傅,文廷式,因為疏請罷太後生日慶典而被革職,逐出朝廷時,我任命他為我的秘密欽差,去漠北尋找這個地方,葉赫城。這個地方很遠,或許早已銷聲匿跡。對文廷式而言,只有去這樣的地方才是安全的。

此外,我還想知道摩羅花的來由。

我的秘密欽差帶來訊息,說確有此地。二百多年前,它被稱為葉赫城。甚至,它曾經是一座威嚴壯麗的城市。而現在,它幾乎難尋蹤跡。

老實說,我對這個說法,並不吃驚。

珍,你在夢裡反複說到摩羅花,而我比你更早聽到過摩羅花的名字。

我記得堂兄的魂魄最後一次現身,是在我大婚前。堂兄說,皇帝,你將重演這一出戲,你懷抱激情與希望,但願你的激情不會枯竭,你的希望不要落空。可你要知道,做皇帝,這件事很無趣,不僅無趣,而且像殺人一樣無聊。堂兄許是看慣了宮裡的殺戮,才會覺得一點兒新鮮感都沒有。堂兄又說,你從未見過我衣服下面藏著什麼,我倒願讓你看看,這也不是什麼秘密。人人知道我死於天花,然而鮮有人知,天花到底是一種什麼花。瞧,在我的龍袍下,其實是一具汙穢不堪的身體。好在膿血已經流幹,唯有摩羅花還糾纏著我,它們開遍了我的每一寸面板。你知道天花原本的名字叫什麼嗎?這世上知道的人倒也不多,你要記得這種花,也要記住這個名字,摩羅花。倘若有一天你聽到有人唸叨摩羅花,那意味著你離解開秘密的時日不遠了。堂兄,我死於摩羅花盛開的夜晚,我和皇後同時被咒語擊中,在一片白茫茫的月色中散去形骸。人們總說我不是當皇帝的料,可沒有人知道摩羅花開的時候,也就是我枯竭的時刻。如果,有一天你睜開眼看,你會看到那些往日裡被矇蔽的景象。預言說,咒語將在光中解除,我但願你是預言中的人。

我在等來自葉赫城更多的訊息,也在等文廷式對摩羅花的解釋。已經過去了一年,該是文廷式回宮密奏的時候了。珍,如果見到文廷式,請你鎮定。你該知道,許多看不見的眼睛正盯著我們呢。

密奏

我並未見到文師傅,而是聽到了文師傅的聲音。來自阿姆斯特丹的過的話轉述皇帝。閉眼細聽樂師的聲音,彷彿文師傅就在近旁。

皇上,您的隱身侍衛傳來您的旨意,催促臣將已經探明的訊息呈獻於您。臣也已做好複命的準備。臣無法親臨武英殿,將臣看到和找到的葉赫城的訊息面呈皇帝。臣命門生廣庭前往殿前複命。

皇上眼前的樂師,並非來自阿姆斯特丹的荷蘭人,而是一個地道的清國人。他身上有洋人的血統,看上去,很像洋人。廣庭是位模仿大師,能模仿各種聲音,記住所有聽到的聲音。很多年來,廣庭是臣的信使。廣庭會將臣的聲音帶給皇上,就像臣站在皇上面前一樣。這不僅因為紫禁城是臣的禁地,還因為,文字是危險的,任何留下的文字、殘章,都可能為皇帝帶來危險的把柄。這也是臣尋找葉赫城的文字記載,之所以艱難的原因。而聲音,皇帝,隨風逝去,不留痕跡。請皇帝放心,廣庭是臣的忠誠門生,也是皇帝忠誠的臣子,他的舌頭足可信任。臣不能前往,還有另一個原因,當您聽完臣的複命後,就會明白臣的理由。

皇上,廣庭為您呈上了一塊磚和一把土。

請您仔細端詳這塊磚,磚上刻著的花紋,是這已逝之城常用的圖式。這種蛾形圖式如今已經失傳。臣遍查圖譜,確認這個圖形,是葉赫城曾經的圖騰。自從葉赫部被天啟皇帝征服後,葉赫部降服的一支後人便不再使用這一圖式。而這塊磚,是從葉赫城所在之地尋來的。

皇上,這塊磚證明,葉赫並非僅僅是一個部族的名稱,它還是一個地名。它也並非一個傳說中的地方,而是確鑿無疑地存在過。天啟皇帝正是在征服了漠北這道最後的障礙後,才發出嚮明朝宣戰的詔書。然而,史書中卻沒有這座城的記載。在漠北如今也難覓其蹤。臣剛到漠北時,便聽說,這座城如海市蜃樓般時隱時現。沒有人敢靠近這座在烈日中無跡可尋的古城。而海市蜃樓的傳言,出自偶然得以見到此城的獵人之口。獵人總不免說些神奇的鬼怪故事,以增添狩獵的神秘,這是為了嚇唬不聽話的孩子,或是為了挑起年輕獵人的勇氣。這是臣最初聽到的說法。

臣後來得知,畢竟有極少數獵人,看見過這座海市蜃樓。這極少數獵人中的多數,則由於迷途和在慌不擇路中的恐懼,陷入了可怕的幻境,往往在驚懼與絕望中死去。倖存者中,還能記得此番經歷的人,他們的說法,令這個荒涼之地,一直籠罩著駭人的氛圍。然而,倖存者到頭來卻難以肯定所看到的,是海市蜃樓,還是一處偶或顯現的古城的魅影。所以,臣向皇帝呈上這塊磚和這把土,是為了說明這座城的真實,也為了讓皇帝相信,臣搜尋到的訊息,絕非杜撰。

皇上,請仔細檢視,這把土呈罕見的深褐色。這是大火焚燒的痕跡。也就是說,這座城曾被綿延不絕的烈焰烤炙。除非火焰十分酷烈,又摻雜人的骨血,經兩三百年雨雪的洗刷,才能令灰燼成為不滅的證物。

從這座城帶出這兩件東西,險些令臣喪命。臣說服僥倖存活的獵手做臣的向導,委以重金,帶臣進入這片邪惡之地。皇帝,臣不能耽誤太多時間來描述臣的見聞,簡言之,臣進入了一座鬼城,或可稱為迷宮。它既真實又像幻覺,若非親眼目睹,沒有人會相信它的存在。皇帝,臣看到的景象,也不能用語言詳盡描述,描述它,不僅會讓皇帝如墜迷霧,還會將皇帝引入歧途,而臣,則會沉陷入無盡的講述。

簡單地說,葉赫城,它既存在,又不存在。

關於葉赫城的來歷,一則流傳甚廣的傳說是,很多年前,在更加遙遠的北方,有一支蒙古人的後裔為了尋找水源,跋涉到葉赫城所在的地方。那時,葉赫城尚是荒草叢生的無人區。這支蒙古人的後裔,人稱土狐族的族人,在看到一條環繞的河流時,停下腳步。部族中的薩滿觀察星宿,揣度風水,認出這是尚好之地,可以在此建城,繁衍人口。他們確信,為子孫找到了一塊風水寶地。這裡的確是一塊肥沃之地,不僅有清澈的河流,還有肥嫩的牧草。土狐族的這支人馬便擇水而居,建起一座水邊之城。他們的王稱這條環繞的河水為葉赫河,並將自己的姓氏改做葉赫那拉。葉赫那拉是“太陽之地”的意思。姓葉赫那拉的人都相信,這是一塊天賜之地……

皇上,您留給臣的另一個問題,是摩羅花。臣在尋找葉赫城的同時,也命臣的門生四下打聽摩羅花。摩羅花與葉赫城糾結在一起,即便皇上不問,臣也要講一講摩羅花。

皇上,臣託廣庭帶給您一本前明刊刻的《本草綱目》。《本草綱目》成書五十二卷,臣只取其中之一卷呈獻皇上。《本草綱目》宮中雖有藏書,但您看到的這本,卻是世間孤本。為了找到這本書,臣花費了很大力氣,用去了很多銀兩,並在關鍵時刻出具皇帝賜予的金牌,才從收藏人手中得來。這本書之所以珍貴,是因為,書中記載了一種特殊的植物。僅僅由於對這種危險植物的記載,《本草綱目》就可能成為被徹底銷毀的禁書。即便是在明朝。顯然,書的作者意識到事情的嚴重,因而只留此孤本,並委託信任之人在身後予以保管。

《本草綱目》雖為大明遺書,此書並未在康熙和乾隆朝大規模的禁書焚書中遭到查禁,只因其內容在於闡述治病救人的藥案。此書作者在著書的同時,遍走江流河川,見識了所能見識的植物,並對其藥性做了詳盡的研究。它是一本享有盛譽的著作,唯獨孤本中提到一種叫摩羅花的植物。書中對摩羅花的記載,讀來有些不著邊際,倒像未經實證,來自道聽途說。

不過,若是沒有親自見識或印證過這種植物,作者怎會有勇氣留下這道聽途說的傳言?雖然,作者在行文中屢次提到它的不真實,但作者還是無法拒絕,這傳說中的植物的誘惑。作者說,此花的汁液會將人帶入幻境。而它對作者的吸引,正是來自這項功效。它能在迷幻中解除手術之痛。作者畢生都在尋找麻醉藥劑,因而對此花的傳言格外在意。作者也曾費盡心機,尋找這傳說中的花,據說歷經艱險無果而終。作者記下這種植物,是為後來者留下一絲治病救人的線索。這只是作者的說法。據臣推測,此書作者很有可能見識過這傳說中的花。對於在書中是否將這神秘的花公之於眾,一直令作者躊躇不定。因為摩羅花雖然可以作為醫師的麻醉藥劑,可它卻是植物中的妖孽。作者很可能讀過梵文佛經中對於此花的記錄,然而對麻醉藥劑探尋的執著,足令作者冒險一探究竟。這宗冒險之舉,最終使作者印證了梵文經書裡的記載。

此花被稱為地獄之花,它的種子,與邪惡的咒語結合時,會引發難以預計的禍端。

出於對未來的顧慮,作者一方面希望他的發現利於世人,同時,又不願這種植物被邪惡的念頭所利用,這就是世上只傳此孤本的原因。皇帝,臣從收藏者手中得到它時,曾許下重諾,不用它的秘密作為複仇的法子。

據這唯一一本《本草綱目》記載,摩羅花,聞過它香氣的人,如置身於令人樂不思蜀的幻境,以至於完全體驗不到肉體的病痛。摩羅花香可用於外科手術的麻醉劑,卻令人無法分辨真實與虛幻。而它的汁液比花香的藥力強數十倍。從這汁液中得到過快感的人,卻會因無法忍受醒來後所見之物的醜陋,而自行了斷。因而,關於此花的研究又回到了起點。作者轉而希望找到抑制摩羅花致害的法子,終至無果。

黑摩羅,是妖邪和不滅的意思。邪惡的人,以詛咒將它的藥效發揮到極致,輔助惡咒應驗。這是作者最後的注釋。作者並未說明黑摩羅與咒語的關系,顯然,這超出了藥理範圍。

皇上,臣看到了摩羅花。在那一片死寂之地,片刻間開滿了神秘的花朵,像晚霞般絢爛,像美夢般誘人,像幻覺般蔓延在隱匿的葉赫城,臣不免想到,除非那是天上之國的景象。這景象就是傳說中的葉赫城的海市蜃樓。如果你想看到建築的話,你會看到建築;如果你想看到財物,你會看到財物;如果你想得到愛,你會得到愛。這也是許多人說它是迷宮的原因。若非時刻牢記使命,想必臣也很難抗拒這繁花似錦的景象。但這僅僅是半個時辰裡發生的事,很快,摩羅花就像海水般退潮了,那一片荒廢之地上泛起猶如磷火般的微光,這微光一直竄動,延至遠方,組成了令人生疑的圖形。

皇上,如若您問臣到底看到了什麼?請容臣如實稟報,臣看見的並非天國,而是一縷末日的陰雲,這陰雲隱藏在絢爛的色彩背後,只在它快要消失時才略有顯現。臣之所以能看到這遍佈曠野的摩羅花不為所動,除了身負重任外,還由於臣已死期不遠,臣因而得以感知,陰沉的潮流已經臨近,它應和著這片轉瞬即逝的景象,潮汐般起伏。當摩羅花褪盡色彩時,皇帝,您的臣子以垂死者的言語,向您傳遞訊息,摩羅花正在深宮蔓延。這裡顯現的最後景象,臣認出,那正是在頹敗中掙紮的紫禁城。時間不僅停止,還在向後倒退——皇帝,臣不能前來面見您複命的原因,不僅因為紫禁城是臣的禁地,還因為,臣已不在人世。

從廣庭口中傳出的聲音蒼老而悲慼。廣庭隨之呈上了皇帝所賜金牌和文師傅交代過的書卷。

皇帝聽完文師傅的複命沉默不語。皇帝重重嘆氣。一是因為摩羅花,一是因為他倚重的人已經離世。皇帝比任何時候都需要支援,而不僅僅是保護。

此時,一片夕陽正在紫禁城上空顯現,明豔而繁華,像一片盛開的摩羅花,又悄然沉入紫禁城翹起的簷角深處。

黑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