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穿上龍甲之後,整個人看起來會大一圈,比如1.8米的人看起來就有近2米的高度了。
現在如果有人穿著這樣的戰甲出現在地球原始社會,估計肯定被當成銀甲天神降臨。
是的,龍甲的顏色是銀色的,這是氫鈦合金的本色,和“狂風”飛碟一樣,貼了超磁石墨烯膜後,同樣可以雷達隱形。
氫鈦合金的超強硬度和抗高溫特性,使其既可以抵擋高斯步槍的射擊,又可以抗住上千度的高溫灼燒。
氫鈦合金比“狂風”的氫錳鋁合金的效能還要好一些,只是因為鈦金屬比錳鋁兩種金屬要少,因此“狂風”在氫鈦合金研製出來後,並沒有升級。
畢竟在宇宙戰中,這兩種合金的戰機在戰艦巨炮下或者能量武器下,都是不堪一擊的,太空戰機面對戰艦時只能依靠它的超級機動性,以及所攜帶的大威力星際導彈制勝,所以沒必要進行這種替換升級。
但人類在太空中卻很脆弱,因此使用更好點的材料也就理所應當了,至於造價,只要有資源,這對李淳風來說,都不是事。
比起《鋼鐵俠》中鋼鐵戰衣,龍甲不僅防禦力很強,就是攻擊力也不弱於它,其肩上同樣裝備了小型粒子炮,特殊時期還可以背負增強能源揹包,給粒子炮提供獨立能源,使得其射擊次數增加數倍。
有了龍甲,李淳風今後可以適當地培養一些人類宇航員或者說人類太空戰戰士,這樣在戰鬥中與機器人搭配作戰,將更加犀利。
當然,參考冰人太空戰爭的傷亡情況,李淳風還是偏向於人類作為指揮官,而士兵都是機器人這種方式,從而減少人類的傷亡。
李淳風在小行星帶開始了全面的採礦活動,透過各種探測衛星,李淳風甚至發現了一些整個星體都是某種金屬的小行星。
這對於李淳風來說當然就最好不過,只需要在其上安裝相應的瑟爾引擎裝置,就可以把它降落到穀神星上來。
然後直接切割後投入冶煉爐中,生産出足夠純度的原材料來。
僅僅一週時間,整個基地就初步建設起來,在穀神星的平原上,猶如海底城市一般,建設了星羅棋佈的建築物。
這裡也將採用海底城市的技術,建造巨大的鋼鐵天幕,從而封閉出一個空間來,設定完整生態圈,這樣就可以住人了。
如今這一套程式基本固化,且材料、工序等等都盡可能地最佳化了。
建設一個直徑50公裡的鋼鐵城市,如果使用標準機器人數量的話,需要30天,如果機器人數量增加的話,工期會縮短。
其中在資源無限的情況下,最短工期僅僅14天。
經過一週左右的建設,穀神星這裡已經可以初步的自制“力士”和“鑽地鼠”,其他資源也都不缺,加上又有一週的前期工作打基礎,預計再有六天時間,穀神星的太空城市就將初步建成。
這一週,李淳風完全探測清楚煷的儲存量,整個穀神星上,大概有九萬噸左右的煷,聽起來似乎不多,但是實際已經很多了。
此時一架“狂風”飛碟正全速返回地球,上面正是裝滿了煷,李淳風在太平洋總部基地已經準備好了相應的實驗裝置。
同時,第二批十艘運輸艦已經改裝完畢,可以隱形升空,它們同樣裝滿了各類裝置和“力士”等機器人,在200架“狂風”和200架“月刃”的伴隨下,全速向著小行星帶而來。
預計20天左右就可抵達穀神星了,屆時穀神星基地城市也初步完工,大批人手到來,可以加快後續建設的同時,也能加快煷的開採速度。
至於“韓訊號”太空巡洋艦仍然在維修中,其能量回路的損傷情況,超出了李淳風的預估,按現在的進度至少還需要30天才能完工。
那時裝載了煷的“狂風”飛碟也已回到地球,自己研究之後,應該可以徹底揭開煷的神秘面紗,如果李淳風後來的意念掃描沒出錯的話,這種能源在同等體積下,將有可能比核聚變能量還要巨大。
或許自己設想的開啟空間門的能源就靠它了。
因此李淳風對煷非常上心,對於太陽系中是否還有這種物質也迫切地想要知道。
於是李淳風把其他九架“狂風”都派了出去,向著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方向飛去。
它們將一路把新制造的探測衛星,在合適的軌道上釋放,從而探測對應的行星或其衛星,尋找煷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