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淳風一時間無法說清楚,但是確確實實地感受到真空中有東西,或許是小行星帶的塵埃微粒,這種塵埃微粒半徑只有數百微米。
這種細小微粒在小行星帶中會帶動彗星的丟擲物質,形成黃道光,這種微弱的輝光可以太陽西沉後的暮光中,沿著黃道面的平面上觀察到。
如今,李淳風暫時無法分辨出,自己的意念感受到的是這些微粒,還是別的什麼。
李淳風的意念可以非常清晰地感受到,很多很小很小的線狀物,它們在進行著某種震動。
並且某些地方的震動方向是一致的,某些地方的震動方向又不相同。
隨著運輸艦持續的飛行,李淳風感受到運輸艦似乎在經過一道道無形的波,有的地方是順著波,有的地方是逆著波,還有的地方是橫切了波,更有一些地方似乎有漩渦。
一時間,彷彿一個全新的世界展現在李淳風面前,如此多姿多彩的太空,在世人的眼中是真空的存在。
可如今,李淳風知道,真空不空。
就如同第一進入太空時,和國際空間站之間,産生出卡西米爾效應,這種巨大物體間從未發生的事情,偏偏在自己意念的連線下發生了。
這麼想著,李淳風頓時下達指令,一架“狂風”從後面加速趕了上來。
很快就出現到李淳風在太空中的意念附近,此時“狂風”飛碟如同上一次貼近國際空間站一般,和運輸艦保持著相同速度。
隨後在反引力的作用下,慢慢地接近李淳風伸出來的意念,此時李淳風已經讓意念增加到一定寬度,形成了一個意念場。
當“狂風”飛碟接觸到這個意念場後,雖然“狂風”飛碟與運輸艦之間有著足足100米的距離,但是依然漸漸地靠向了運輸艦。
此時,“狂風”飛碟除了保持向前的推進力,與運輸艦保持同步外,其餘方向都沒有輸出反引力。
隨著“狂風”飛碟漸漸從100米靠近到90米、80米、70米……
李淳風基本確定,自己的意念可以讓巨大物體在真空中實現卡西米爾效應了,即兩個巨大物體間産生了吸引力。
可以推動巨大物體的産生卡西米爾效應,說明真空能的運用對於李淳風來說,已經不遠了。
興奮的李淳風,讓“狂風”飛碟離開,返回編隊中的位置,結束了卡西米爾效應的實驗,自己意念卻並未收回。
剛剛感受到的各種不同的波,李淳風還想進一步實驗一下。
隨後,李淳風將意念向著運輸艦的前方延伸,足足延伸了100米,緊接著就指令運輸艦的智腦按照意念感受到的波的方向飛行。
很快,李淳風就發現了端倪,只要順著那種無形的波方向前進時,運輸艦的速度會陡然有所加快。
而逆著波方向時,則會明顯減速,這種感覺就如同在水中行船一般,有這順水和逆水以及橫渡三種模式。
至此,李淳風感覺到自己這個發現是一種驚天發現,或許對於太空的理論有了新的認識和發展。
看看編隊距離目的地穀神星還有一段距離,大概還有三天時間才能抵達,自己可以好好地收集一些資料。
這樣可以在虛擬世界中嘗試進行模擬,或許可以徹底開啟一扇新的大門。
接下來的飛行中,李淳風不斷的測試,並不斷地記錄著各種資料,而編隊也被他指揮著,在太空中玩起了各種花式飛行動作。
有時候實在無法避開某個小行星時,前方的“月刃”戰機會用鐳射炮將其擊毀,每一次都彷彿在太空中放了一顆絢爛的煙花。
至於這樣是否會被地球上的卡特林那巡天系統發現,李淳風完全不用擔心,這種電腦控制的巡天望遠鏡早被“神風30”控制了。
如今的李淳風對於可以測試到這些資料最為重視,因為這代表著他正在將前人的科學猜想變成現實,哦,應該是在現實中印證著前人的猜想。
未來還將會把這個猜想在虛擬世界中重新展現出來,想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收集到足夠多的資料,才能夠完成某種建模,進而完成相應的軟體結構,最終可以在虛擬世界中完美重現。
李淳風基本上可以確認,自己正在驗證和記錄的現象將證實的科學猜想,就是弦理論。
太空之中存在的不是粒子,而是很小很小的線狀弦,其中包括有端點的“開弦”和圈狀的“閉弦”或閉合弦。
弦的不同振動和運動就産生出各種不同的基本粒子,能量與物質是可以轉化的。
在弦理論中,基本物件不是佔據空間單獨一點的基本粒子,而是一維的弦。
這些弦可以有端點,或者他們可以自己連線成一個閉合圈環。正如小提琴上的弦,弦理論中支援一定的振蕩模式,或者共振頻率,其波長準確地配合。
李淳風堅信,自己摸清並掌握了弦理論後,太空就的的確確是星辰的大海,而自己可以在這個大海中任意遨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