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這場風神帝國歷史上第一次科技大爆炸,催生出一大批真正的大科學家,這些人都曾參與過李淳風此前攻克大統一理論的研究。
比如曾經是神選者身份的賈斯汀教授,他在重力炮研究基礎上,又研究出星際重力導彈。比如量子力學著名學者沃森博士,在神目帝國量子太空雷的基礎上,研究出量子波紋炮。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位名叫鐘寒的物理學家,年齡在36歲,曾經在高能物理研究所做研究員。
鐘寒提出了基於大統一理論的物質崩解射線武器,這種武器發射出的一種射線,將可以把物質最底層的誇克之間的強作用力減弱,同時增強電磁力,這樣誇克就會突然散開。
這種射線是鐘寒在進行元素衰變研究中發現的,也就是說這種射線可以加速元素的衰變週期。
比如用這種射線轟擊武器級的鈽239,這種元素的半衰期在2.4萬年,可是被物質崩解射線照射幾秒鐘後,就會衰變為鈾21。
但是當把這種射線做成武器級的物質崩解射線炮後,就會導致物質在被這種射線照射後,會徹底崩解成為基本粒子。
面對這種武器的攻擊,即便是五級文明,如果其能量護罩被攻擊消耗後,也能瞬間擊毀其戰艦。
李淳風沒有停留在這個層面,而是進一步引導鐘寒研究元素衰變。
原子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原子核由中子和質子構成,質子和中子都屬於強子,強子則由誇克構成。
所謂強子,即是受到強相互作用力影響的粒子。
在四種基本力之中,強作用力最強,電磁力次之。電磁力是斥力,它阻止粒子互相結合在一起,強相互作用力則是吸引力,它推動粒子結合在一起。
就在強相互作用力和電磁力的鬥爭之中,粒子獲得了平衡,得以穩定的存在。
物質崩解射線瞬間開啟了誇克,如果這個時候可以再次增強強作用力,減弱電磁力,那麼散開的誇克就會猛烈地撞擊到一起。
這個時候,誇克會重新組合成為質子和中子,接著再組合成為原子核,原子核再去捕捉遊離的電子,從而重新形成了原子。
這個撞擊過程等於是在誇克層面重新組合了物質,這個過程中初始物質的原子,其質量一定在撞擊和重新組合新原子過程中損失,而損失的質量將會轉變為巨大的能量。
比如鐵元素經過元素衰變後,會從鐵變成氫,這個過程在原有地球的時間尺度上是極為漫長的,不過現在鐘寒研製出物質崩解射線後,李淳風能夠透過這種射線使得鐵衰變成為氫,這個過程將是短暫且可控的。
由此當鐵衰變成為氫的過程,質量會損失,其中産生的巨大能量,就是比核聚變能量更大的能量來源。
李淳風預估這個能量是核聚變能量的十幾倍都不止,這種類似元素衰變的過程,最美妙的事情在於,無論什麼物質最終都會衰變成為氫原子。
而氫原子在收集起來後,又可以進行氫核聚變反應。
如此一來,任何物質都可以轉化為能量,那麼在星際航行之中,如果處在沒有恆星系的虛空之中,能源耗盡,又無法獲取氫能源時,就可以拆解飛船中的物質,用於轉換為能量,從而保持航行的持續。
而且,同樣體積的飛船和戰艦,如果裝載重元素,那麼肯定比裝載同體積的金屬氫質量更大。
也就意味著,同體積下,戰艦可以獲得更多質量的物質,從而保障未來更遠的航行距離。
李淳風利用這個原理,設計出一種複合能源反應爐,這種能源爐有兩層,第一層就是將各種物質進行衰變,獲取巨大的衰變能量。
而衰變後的物質氫元素就會被收集起來,進入第二層,進行氫核聚變反應,再次獲得核聚變能量,産物為氦,而這個産物又可以重新迴圈到第一層中進行衰變反應。
這樣迴圈起來,直到初始加入的物質質量全部轉化為能量,這樣周而複始地累積出巨大能量,才能為李淳風另一項研究提供巨大能源保證。
不過,整個設計中,核心部分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細化,比如在物質崩解開啟為誇克狀態時,該如何控制強作用力的重新增強和電磁力的減弱?又該達到何種程度的撞擊才能重新聚合誇克?這些研究都是非常精細的,需要不斷的實驗。
於是,李淳風將這項工作交給鐘寒去研究,自己則投身到另一項激動人心的研究之中。
之所以和鐘寒同步進行,就是確保自己的研究取得成功之時,鐘寒也能完成相應的部分。
李淳風的研究,就是戰艦的超光速航行。
因為相對論的存在,在常規宇宙中,物體的速度都有一個最大限制,那就是光速。
如果只能以光速航行,宇宙似乎也太大了,僅僅銀河系直徑就在16萬光年,這是多麼令人絕望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