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很簡單,並不是每個人都受過專業的樂理訓練,大部分聽眾聽歌只是為了娛樂或是舒緩情緒。
每個行業都有它的金字塔原理,市場只有越下沉,使用者基礎才會越大。
她見過太多音樂學院畢業的高材生,拿過各種獎項的天才音樂人,信心滿滿的寫了幾首歌,和公司洽談合作,開價一個比一個高,但作品上架後,撲得一個比一個慘。
那些歌裡,有很多她只聽了個開頭,就知道火不起來。
太過自我,太過追求炫技,太傲慢,太矯情……它們各有各的毛病,但總結起來,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沒把聽眾當回事兒。
藝術是個很主觀的事兒,每個人的審美不一樣,不是你認為好的東西,他也得認為好。
好本身就是個主觀概念。
他們連一個最基本的道理都沒搞清楚,這些音樂,最終是要到聽眾的耳朵裡去的。
好不好聽眾說了算。
誠然,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的權利,但每個人也都有不聽的權利。
所以,她見過的音樂人、歌手如同過江之鯽,烏央烏央的,但真正能火起來的,還真沒幾個。
看著影片裡,坐在地上,慵懶彈唱的黑影,她的心情頗為複雜。
自從她聽到這個影子哥第一首歌的時候,她就意識到,一個具有大火潛質的歌手出現了。
怎樣判斷一首歌能不能大火?
她有一個很有用的方法,那就是看歌詞。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詩詞歌賦數千年的歷史,但凡是上過小學,識文斷字的人,都具備著一定的文學鑑賞能力。
在這樣一個文學昌盛的文明中,如果歌詞寫得不怎麼樣,那麼歌能火起來的機率也基本不怎麼高。
如果歌詞寫得足夠好,就算旋律簡單了些,聽眾也會給予極大的支援的。
而如果歌詞很好,旋律也不錯,那就是老天爺賞飯吃,就像影子哥這樣。
李妙音很好奇,這傢伙是從哪兒冒出來的?又是什麼時候寫出這麼多好歌的?
能寫歌的原創歌手多了,但寫一首火一首的還真沒幾個。
但他為什麼不露面呢?
聽這少年感十足的歌聲,很明顯就是一個歲數不大的年輕人。
這個歲數的年輕人,大都張揚跳脫,喜歡出風頭。
有這樣的大好機會,怎麼可能藏起來不露面呢?
難道他有什麼難言之隱?
他長得太醜了?或者毀容了?
還是他文青病太重,只想讓觀眾關注自己的歌聲?
亦或是他背後團隊的設計,利用網友的獵奇心理,營造話題度?
李妙音更傾向於最後一個可能,因為她給影子哥發過私信,對面是他的經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