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世家的名聲爵位刻上紋路,但他本質還是一塊灼灼璞玉,唐頌從未有過懷疑。
蕭羽握緊手中的傘柄,他多麼想陪她一起走很遠的路。
酉時。
佛道僧冠在順永帝棺槨前誦經祈禱,作法事道場後,滿朝上下為其舉行大殮禮,而後是新君柩前繼位禮。殿中監大監溫緒攜奉膳局大夫範長耘在靈柩前設立筵席,上供順永帝生前最常用的一盞酒杯。
恭王行三叩九拜大禮之後,酒杯被禦前太監黃閣捧到殿外,跪地傾灑。奉安大殮禮結束後,遵照柩前繼位的儀制,殿中監在麟德宮裡設下寶座,皇後和後宮有輩分的女眷隨恭王在龍椅上升座,宗親和朝中百官在丹墀下按身份品級站列。
一切按部就班的進行,宮內的太監們開始鳴鞭淨場,禮部、鴻臚寺官員們開始高聲贊禮。在一片禮樂中,唐頌在丹墀上隨著人潮一起跪拜,順永帝病重後,這一天早晚都會到來,只是她從未料到新君會是恭王。上次她向著恭王跪拜,還是一年前剛入京不久,那時恭王還在平康坊內流連輾轉。
今昔對比,荒誕不經。
恭王坐在龍椅上俯視丹墀下的一片縞素,他坐著,他們跪著,原來這就是萬乘之尊的特權。目前這場柩前繼位之禮只是承認他國君的身份,待到登基大典那日,他終會等到那聲“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剛登上龍椅,恭王就品出了殊滋異味,怪不得他的哥哥們明爭暗鬥都想來坐,現在他們都得跪在他的面前認他為君主,爽哉快哉!他忽然想起秋燕解的那句話:權勢如蜜糖,沾上一口就戒不掉了。
大殮禮後,恭王以孝子的身份陪靈,先帝棺柩在麟德宮停放七天後,移至殯宮暫放,然後入梓宮下葬皇陵,最後順永帝的牌位入家廟,朝中派遣官員接替守陵的差事後,國喪期間的事宜告一段落。
前往皇陵時,花鳥司一路護送順永帝的棺槨,帝王生前死後,他們都是他的儀仗人馬。皇陵寺觀中厚重綿長的鐘聲長鳴,順永帝的一生就在這樣一場隆重的廝殺中終結。
三法司數日聯審葉赫,葉赫堅持自己的口供,於是朝中關於慎王的喪儀儀制産生了分歧。皇後攜恭王在麟德宮與政事堂對弈。
皇後放下葉赫的供詞道,“按照三法司審案的章程,人證、物證、口供三者俱在,案情方能成立,無慎王的口供,如何定奪謀反之罪?”
“回娘娘,”池浚道:“慎王殿下在先帝柩前起兵,其時口中高呼“反叛”二字,無異於是謀反之跡了。”
皇後問:“那麼依你們三法司說,慎王是入不得皇陵了?”
池浚道:“據大秦律法,當降為庶人,不得葬於皇陵。”
恭王猶豫了下說:“只怕是不妥吧,先帝生前命慎王謫守皇陵,如今你們三法司不讓,豈非與先帝之言矛盾?先帝還說,慎王有罪,其子嗣無辜,皇長孫夭折於虞良娣腹中,皇長孫有權入皇陵,即是虞良娣入皇陵,虞良娣是慎王之妾,她入得,慎王如何入不得?妾的喪葬儀制難不成還要越過慎王的去?諸位難道要把皇長孫從虞良娣肚子裡刨出來另當別論麼?”
在場所有官員頓口無言,恭王雖然算不得振振有詞,但他的話,他們一時還真的回駁不了。恭王見狀,自覺才思敏捷,瞬間面有得色起來,以前朝中這些大臣們對他不屑一顧,如今呢,不能再輕視他了,等過了登基大典,天下人都要奉他的話為宗旨。
賈旭恆道:“律法……”
“律法?本宮今日就與你們談談律法,”皇後不屑於聽他的反對之論,打斷他的話道:“皇長孫死於南北衙亂刀之下,先帝既說慎王子嗣無辜,無論慎王是否應該被貶為庶人,皇長孫始終都是宗社的皇長孫。南北衙殺害龍裔一案,三法司預備怎麼查?查不出具體是誰動的刀子,本宮以為涉案的北衙十衛和南衙兩衛的兵將全部都要為皇長孫殉葬,共擔謀害龍裔之罪。”
一眾官員沉默,皇後端著一杯熱茶,容光煥發,眼中再無以前的滯頓,催促問道:“如何?天氣濕熱,慎王府上下屍首再不下葬,恐有腐爛之虞,拖延不得。”
無人回應,她抿了口茶,放下杯盅,“今日議不出個所以然,那就來日再議,直到議出結果為止。”
皇後的目的是安葬慎王入皇陵,在此事上她和恭王受政事堂和三法司制肘。
政事堂和三法司的部分官員背後聽命於燕王和齊王,替代他們在朝中施展權勢。當下,北衙禁軍和南衙十六衛需要擺脫皇後口中“謀害龍裔”的指控。
“再議”便是多方勢力權衡損益,進退之間達成權權交易的過程。朝野上下對此心照不宣。
隨後,北衙禁軍和南衙十六衛各供出一位兵士,聲稱是誤殺皇長孫的元兇,兩名兵士在三法司進行會審時都對罪行供認不諱。
再議時,皇後看了三法司呈遞上來的口供,滿意的道:“如此,皇長孫也不算無辜枉死,先帝天靈終可得慰藉了。”
三法司和政事堂的一眾口舌也改了風向,池浚代眾人表明態度,“先帝之言即為天憲,不可違背。慎王殿下當以庶人之身葬於皇陵,以完先帝託付慎王殿下謫守皇陵之願。請娘娘和恭王殿下準奏。”
皇後聽了,神色不悲不喜,看向恭王頷首。恭王見狀,擺出了睥睨天下的神氣,“那麼就遵照禮制,由禮部、宗正寺、將作監承辦慎王和皇長孫喪儀!”
話音甫落,眾臣躬身道:“臣等領旨。”
池浚請示道:“葉赫身涉慎王謀反一事,按律當判死罪,請娘娘和殿下明察。”
恭王悄悄看向皇後討主意,皇後下命道:“葉赫有自首認罪的行徑,先留著吧,不著急判處。”
皇後同意慎王以庶民身份下葬,代表她暫時承認慎王謀反的罪行。她在此事上妥協,是為了在處置葉赫之事上佔據主動,她要留下葉赫這個活口。
在場官員中無人反對,默許這場交易。池浚恭敬俯首,“臣等遵旨。”他膝下的地磚中倒映出另外一人,那人無聲一笑後,神色恢複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