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92章 對抗1)
大理的天,與別處的天是不一樣的。
這裡的天特別高、特別遠、特別開闊,站在蒼山深處向上眺望,白雲一朵疊一朵,像開在藍色海面上的白牡丹。
白牡丹下是墨綠的松林,從洱海上吹過來的風,一推一搖,便晃出松濤陣陣,深深淺淺的綠交錯翻湧,發出海浪翻卷時的嘯聲,令松樹林中一座座靜默的墓碑,更顯得刻板無情。
其中,有一座墳墓的土堆被推平了,深褐色的泥土挖開攤向四周,像一張被強行撐大的嘴,嘴裡含著一口已經腐爛不堪的木棺。
而徐知宜就站在這座大敞的墳墓前。她的心髒鼓動得像一隻正在躲避獵鷹追捕的兔子。
因為眼下,她和疾控中心的七名工作人員,正被幾十名手持棍棒、鋤頭、鐮刀、竹耙的憤怒村民包圍著。而十幾名扛著攝像機、端著照相機的記者,也緊跟在後面,擺出一副看熱鬧的架勢。
站在她旁邊的段梅,臉色煞白,緊張地咬著唇,瞪視著包圍他們的人群。而趙輝則已經劍拔弩張地繃緊了脊背,用身體擋在徐知宜與虎視眈眈的村民中間。
剛到大理的時候,徐知宜和派來與她一起工作的七名疾控中心的研究員,就立即展開了工作。
蒼山上年代久遠的墳墓最多,被他們圈為重點調查物件。然而這裡有上萬座墳墓,還有一些是空墳假墓,要從中確切地找出1918年因流感亡故的死者墳墓,幾如海底撈針。尤其是當地缺乏殯葬管理的記錄,一切都只能靠向當地人打探。
而當地人對於掘人祖墳這種事情,是很抵觸的。所以,一開始徐知宜只能帶著研究員們,暗地裡與當地的村委會接洽,偷偷在村民中排查。
然而,訪遍了幾十個村委會,也找不到人願意配合。老人們要麼語言不通,要麼警惕得很。年輕人則大多並不知情。最後,還是一名常年在外經商的當地人,思想稍微開放,向他們透露了一些資訊,勉強找到了一座孤墳。並從墓誌銘上模糊的鐫刻中,分辨出,死者確實猝於1918年。
據說這座墳的的墓主人,是個客死異鄉的外地人,被寄葬在一片被圈起來的家族墓地的旁邊,墓主的後人曾經來祭拜過,但漸漸便無人問津了。故此,這座百年前的黃土孤墳,在修葺得整整齊齊的家族墓群裡,顯得尤其殘破荒涼。
徐知宜他們,不敢聲張,第二天便帶了工具,偷偷摸上山,想要私下裡把棺材起出來看看。由於請不到當地人,只能從考古隊借了幫他們挖土方的工人。
原本,深山中,常年無人經過,就算光天化日下挖墓盜墳,也並不容易被發現。
所以他們一早就開始挖墳,可是剛剛把墳墓挖開,把棺材起出來,一看棺材腐爛的程度,徐知宜就長嘆了一口氣。
損毀如此嚴重,屍體早就存不住了。整隊人全都洩了氣,連負責掘墓的工人們都撂下鋤頭,席地坐了,扇著草帽喘氣。
徐知宜只得安排工人們,稍後把墳墓重新掩埋回去。
接著,她和幾個研究員開始討論,接下來應該怎麼突破障礙,找到新的目標。
然而,話沒說兩句,就聽見山腰處響起密集的腳步和噪雜的喧鬧。
工人們知道徐知宜一行是偷偷來掘墓的,便立即從地上跳起來,想要趕緊把墳土回填。然而還沒等他們挖上兩鋤頭,一大群人已經穿過重重松林,圍了上來。
只一眼,徐知宜便知道事情敗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