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人老了,只能沒事找點趣事做做,讓自己開心一下。對了,最近公司怎麼樣?”
七十多歲的金庸已經很少管理明報的業務了,加上又將大權下放給了潘月生,金庸更少管理明報的事。當然,之所以不管,倒是因為近幾年雖然明報競爭壓力很大,但一直保持良性發展,見此金庸也樂得清閑,全心讓潘月生去做。
“老師,我正想與你說公司的事情呢。”
“哦,難道公司出了什麼事情?”
明報是金庸的孩子,雖然不管,但他同樣的關心。
“這倒沒有。”
潘月生搖搖頭,“只是近來報紙類競爭壓力很大,大公報此時動作繁多,加上大公報已放下架子,開始關注內地新聞,倒是讓大公報最近表現亦常出色。”
“大公報比我們明報早誕生幾十年,加上又有眾多資本投資,實力還是不錯的。不過,我倒沒想到,大公報居然開始關注內地新聞了。看來,內地果然發展日新月異。我們明報,也應該跟上腳步呀。”
“是呀,老師說的沒錯,我們也在近期開始關注內地新聞業務。不過,我總覺得,在這樣的競爭壓力之下,我們的明報已漸漸失去了當年的影響力。當然,我也知道,大公報也是如此。”
“月生,你擔心的不無道理。不過,當年香江只有十幾家報紙。現在香江有數百家報紙,怎麼說,我們明報的影響力也都會慢慢下降。這是整個行業的大勢,你不必灰心。”
金庸安慰了潘月生幾句,而且,還說道,“你能有居安思危的意識,已經很不錯了。我對你主持明報工作以來,沒有什麼意見,你放心大膽的去做吧。”
“謝謝老師。”
潘月生有一些感動。
二十幾年前,潘月生只是明報的一個小編輯。是金庸一步一步,教會他很多東西。並且,直到現在,還將諾大的明報將交給了自己。也因此,潘月生至接任明報ceo以來,一直都是努力之後再努力,不想丟了金庸的臉面。沒想到,自己在接手明報之後,在沒有作出什麼像樣的成績,老師卻一直沒有責怪,反而還安慰他。
“不過,老師,我還有一件事難於下決定,還請老師指點。”
“哦,什麼事?”
“我最近發現了一部非常奇特的小說,我想將他放到我們明報上連載。”
“你是說,你想重啟明報連載小說計劃?”
聽到這個計劃,連金庸都不由得一震。
這個想法太過於驚人了。他也有一些拿不準,這會兒重啟報紙連載小說業務,到底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是將明報再次帶到香江第一,還是……讓明報從香江三大報紙之一的名頭上,摔將下來。
“是的,只是,我卻有一些拿不定主意。”
“哦……”
金庸沉默了,似乎也在考慮。
過了一會兒,金庸看向了潘月生,問道,“我知道你擔心的是什麼了。”
“月生,我問你,如果明報是你的報紙,你是否會拿不定主意?”
“我的報紙?”
潘月生搖搖頭,“老師,我沒有考慮過這一個問題。”
“那你就現在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