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番外4 康王裴謙(中)

得知這一切之後,岳飛知道自己奏疏中彈劾的那兩位關鍵人物,已經沒有了,不免又對這個新朝廷,重新充滿了期待。

甚至時有反思,自己在奏疏中的一些措辭,是不是過於激烈,有些小題大做了,會不會因此產生反效果。

只是在這種猶豫之中,岳飛卻迎來了他最樂觀的情況下都為設想過的一種可能。

皇帝竟然力排眾議,封他為天下兵馬副元帥和樞密使,這等於是將整個宋朝的軍權,全都不由分說地交到了他的手上。

如果對於其他人來說,此時的反應或許是惶恐,或者推辭。

畢竟,沒有資歷又如何服眾?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若是坐上了這個位置,最後卻連一名有資歷的將領都指揮不動,那就貽笑大方了。

但岳飛絕不會這樣想。

對他來說,再大的官職又如何?未必就做不得。

不就是練兵、打仗嗎?

有些人,就是生而知之的。

倒是正好藉此機會,看看到底是不是“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也正好看看,自己的胸中抱負,到底是毫無意義的紙上談兵,還是真正能與隆中對相媲美的安邦定國之策!

所以,這次被皇帝召見,岳飛已經打定主意,要將胸中謀劃和盤托出,以示不負陛下重託。

只是讓岳飛沒想到的是,陛下私下裡見到他的第一句話,就又讓他當場愣住了。

“好了,嶽將軍,說說吧。

“你成為天下兵馬副元帥、樞密使之後,多長時間,朕能御駕親征?”

裴謙的眼神中,充滿了期待。

岳飛一時間沒有回過神來:“御駕……親征?”

裴謙點頭:“對啊。你在上疏中不是說了嗎?”

他拿出那封讀過了好幾遍的奏疏,念道:“為今之計,莫若請車駕還京,罷三州巡幸之詔,乘二聖蒙塵未久,敵勢未固之際,親帥六軍,迤邐北渡,則天威所臨,將帥一心,士卒作氣,中原之地,指期可復!”

念罷,他再次看向岳飛:“親率六軍,迤邐北渡。這不就是說,朕要御駕親征嗎?”

其實裴謙之所以對這位小將如此看好,也是因為“親率六軍”這四個字,確實說到他的心坎裡了。

主戰的人很多,但勸皇帝御駕親征的人,那就少之又少了!

這樣的人才,萬萬不可錯過。

然而,親自寫了這封奏疏的岳飛,卻愣住了。

他心中其實很想說,陛下,這不都是客套話嗎……

這句話,其實有點像是現在某些公司中的部門總結,最開頭永遠都是:在領導們的英明指揮下……

但其實,領導們真的指揮了嗎?

不一定。

但不管有沒有指揮,這句話都是必不可少的。

岳飛所寫的“親率六軍”也是同理。此時的趙構是天下兵馬大元帥,名義上,不管誰統兵,他這個皇帝才是天下兵馬的最高統帥。

岳飛總不能說,讓我來統率六軍,渡過黃河一波把金人給a了吧?

那把皇帝放哪了?

“親率六軍”這四個字,確實也只能用在皇帝的身上。

而岳飛真正的意思,只不過是希望皇帝做做樣子,比如,擺出一副親征的架勢,鼓舞一下士氣也就夠了。

至於具體怎麼打,那當然還是要他們這些將領去執行,豈能真的讓皇帝冒著巨大的風險跑到前線去?萬一出了閃失那算誰的?

所以,此時這位官家竟然如此迫切地問,什麼時候才能御駕親征上前線?

可不就是把岳飛給問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