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帝興高采烈地將漁網扔進河裡,可是,等了好久,一條魚也沒撈上來。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是那網眼太大了。於是,大帝又進行了加密編織,直到覺得差不多了,太陽也要落山了。
伏羲大帝趁著夕陽的餘暉,趕緊又將漁網撒了出去,哦!這回可不得了,漁網一落水就有了沉甸甸的感覺。大帝猛一聚力,他使勁往上拉了幾下,才將那漁網拉了上來。哎!是滿滿的收穫吔!
大帝收起漁網,設想著一家人圍著篝火吃烤魚的樣子,他的口水便流了下來。大帝回到家裡,他將漁網往地上一放,幾十條鮮魚便蹦著跳著撒了一地。
大帝沒見到女媧娘娘,他便扯著嗓子嚷了起來:“尊妹,你快過來看看這是什麼?”
女媧娘娘忙從草棚裡跑了出來,看著活蹦亂跳的那群鮮魚,娘娘驚奇地道:“尊兄,怪不得幾天不見你人影,你這是從哪兒弄來的這些魚呀?”
伏羲大帝得意地道:“尊妹!往後你想吃魚就告訴我一聲,我會隨時隨地去給你捕撈。因為我發現,咱這江河湖海中的魚蝦太多了,於是我就打定主意,要讓大家吃上新鮮的魚。現在,就連捕魚的漁網我也發明出來了。從今往後,我就儘快教孩子們學會織網捕魚。也許咱再也不用為孩子們吃不飽而發愁了。”
女媧娘娘喜滋滋地道:“尊兄,看到孩子們整天餓得肚子亂叫,我這心裡也不好受。今後能用這辦法捕魚那敢情好,只要大家有飯吃咱就不用愁了,這可解決了咱孩子們的大難題了。”
自從大家學會捕魚之後,他們幾乎每餐都是吃魚。雖然有魚可吃是件好事,但魚類畢竟是水中生物,又屬性寒涼,很多人每天吃魚也消化不好,他們又出現了上吐下瀉的症狀。還因為隨著寒冷季節的到來,一些草本植物也變得稀缺,所以,必須時不時地捕獵獸類搭配食用才比較好。
伏羲大帝看到這個情況後,他就對女媧娘娘道:“尊妹,你有沒有發現,由於咱大量捕獲魚類,咱們獵捕的獸類也出現了剩餘。為了防止坐吃山空,咱們不妨將那些活著的,又比較溫順的食草動物圈起來餵養。然後,咱再將它們加以馴化,以備不時之需。我認為,活著的獸類不容易壞掉,咱養著它們,既儲備了食物,還能在食物短缺的時候拿過來食用。咱這樣做好兩手準備,往後大家才不至於捱餓,這也算是一舉多得吧。”
女媧娘娘高興地道:“尊兄,這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你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吧。”
於是,伏羲大帝就讓人到林中弄了些粗壯的小樹和樹枝,又將這些樹枝按順序加固好,圈成一個大圍欄,再把一些溫順的野獸圈在裡邊進行飼養。經過長時間飼養,很多獸類就慢慢習慣了有人的環境。
這些獸類又經過人為的長期馴化,就逐漸磨掉了各自的野性,被馴化成了家禽家畜。比如,野狼在經過馴化後,就變成了家狗。家狗被馴養出來後,也成了人們的好幫手。因為家狗嗅覺靈敏,它不但可以看家護院,還可用來幫助人們圍獵其他的動物。
而一些野羊、野雞、野鴨、野牛、野馬、野兔,都成了人們爭相馴養的物件。它們經過放牧和馴化,很快適應了與人相處,它們繁殖的後代,也被人們保護下來繼續飼養。隨著牲畜數量的自然增多,它們的毛皮被用來禦寒,它們的肌肉被用來食用,這樣人們就基本保住了吃穿。
有一天伏羲大帝對女媧娘娘道:“尊妹,我知道這世上除了一小部分人是我們倆的孩子以外,而其他人卻都是尊妹你用泥土捏造出來的孩子。這些人現在都已分佈到了天下各地,他們在山南海北生活著。他們大都挑選各自家族優秀的母親作為首領,他們在女首領的帶領下分幫而治,他們也大都走入了母系氏族社會。
由於母系氏族公社人與人之間沒有明確的家庭概念,所以他們的家庭關係一直雜亂無章。事實上,在這種觀念混亂的家庭環境中,人們很難分清楚他們在家族之中的確切位置,他們也不清楚自己家族中的輩分順序。
他們一般都是群吃群住,也就是整個族群吃住在一起。而且他們的家族內部也沒有長幼之分,而是不限倫理地亂輩通婚。由於沒有適當的法則約束他們,因此,他們就連最起碼的文明道德和長幼禮貌都不懂。”
女媧娘娘也道:“是啊尊兄!面對如此混雜的亂婚現象,還會導致我們的人種出現退化。所以,我早就想跟你商量一下。我看,咱們應該倡導男聘女嫁的婚配原則,鼓勵女子走出家門與外族通婚,以免這種無秩無序的亂象持續發生,造成人類敗退的不成熟逆轉。”
大帝接著道:“是的,如果大家都像我們一樣結婚成家,這樣一來,為人父母的,從此便能知道誰是自己的子女。為人子女的,也會知道誰是自己的父母。因而大家才能尊幼有序,輩分分明,祖父子孫一目瞭然。從此,血緣遠近有了區分,忠孝廉恥有了頭緒,而以家庭為單位的社會個體就能夠出現了。”
女媧娘娘點點頭,十分高興地道:“尊兄,你又說到我心裡去了,我早就盼著這文明的天下早一天到來。可是,這也是一項非常難做的工程,這又需要你跋山涉水,日理萬機,風餐露宿地巡視天下。我卻因幼子纏身不能與你一同前往,這又要辛苦兄長你了。”
大帝笑道:“尊妹呀!既然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我們就要儘快將它實現才行。其實,這世上的事哪兒有辛苦不辛苦的,只要我們甘心願意去做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