顓頊打敗了黃水怪,他為了給人間造福,就將那柄天王劍一下子插到一個大沙崗上。接著,那個沙崗就變成了一座山,顓頊就給它取名叫“付禺山”。
顓頊提起寶劍剛要走,卻見有個湖中的水在往外淌,他就又用寶劍在付禺山旁邊使勁劃了一道,這一劃就劃出一道河,顓頊又給這道河取名叫作“硝河”。
顓頊見這裡有了山有了水,山前還有一片大平原,他就很高興地收起寶劍,去給伏羲大帝送了回去。從此這裡林茂糧豐,人們都過上了好日子。
為慶祝收服黃水怪成功,顓頊還特地作了一首《承雲》之樂。此樂是專門為維護天地之合,純正民族風氣而作的。其音樂是由八中音調組成,它的聲音熙熙悽悽嚶嚶鏘鏘,演奏起來十分好聽。
早在幾千年前,水神共工與火神祝融在天地間大戰一場,後來,共工落敗而逃,竟一頭撞倒了撐天神柱不周山。當年太皇天帝為收服他倆,便親自下界來斬殺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
後來太皇天帝斬殺不成,水神共工便順水逃走了。而水神共工後來竟轉世成為炎帝的後裔共工,火神祝融也轉世成為炎帝的後裔祝融。共工轉世之後,他便成為了共工氏部落的酋長,他的部落便稱為共工氏一族。
其實,共工氏與軒轅氏家族本來就矛盾重重,它們之間的摩擦從來就沒斷過。自從帝顓頊踐帝位之後,共工氏不服,他便召集一些對顓頊心懷不滿的諸侯們,來共同反對顓頊。
反叛的諸侯當即推選共工氏為盟主,他們很快就組建起了一支軍隊。帝顓頊聞聽諸侯暴動,他就趕緊一邊點燃起了七十二座烽火臺,他又一邊召集四方諸侯疾速支援盟幫的軍隊。
接著,顓頊特意點齊護衛京畿的兵馬,他親自掛帥,前去迎戰共工的軍隊。雙方在勢均力敵的情況下,一場激烈的戰鬥瞬間就展開了。說來也怪,雙方只殺了幾個來回,帝顓頊的部眾卻越殺越多。
其中,有一個人形虎尾的“泰逢”,他駕著萬道祥光從“和山”趕來;還有一個龍頭人身的“計蒙”,他挾帶著疾風驟雨也從“光山”趕到這裡;還有一個長著兩個蜂窩腦袋的“驕蟲”,他帶領著毒蜂、毒蠍也從“平逢山”趕了過來。
此時,共工的部眾卻是越殺越少。他們之間有個叫“櫃比”的首領,他的脖子被砍得只連著一層皮,他還披頭散髮的,他的一隻斷臂也不知道丟到哪兒去了。還有一個叫作“王子夜”的首領,他的雙手雙腳、頭顱還有胸腹甚至牙齒也全被砍斷了,他的肢體也七零八落地散了一地。
共工的部將盡失,他早已沒有了反擊的能力,他們輾轉殺到最後,共工的身邊僅僅剩下了七個騎兵。這時,他們逃到了一座山下,共工仰頭一望,只見那山高聳入雲,奇崛突兀,頂天立地。
見這座大山擋住了去路,共工他們已無路可逃,他只能在絕望中發出了憤怒的吶喊。共工計程車兵也因盟主的絕望而變得絕望起來,於是他們一起打馬前行,一起朝著那座大山拼命撞去。
顓頊見共工與兵勇們奮力撞山,他就帶領部眾打馬衝到山前去觀看,原來共工氏他們八個人皆已全部殉死了。共工氏的行為最後也得到了人們的尊敬。顓頊也很佩服共工,於是,他就將共工氏殉死的那座山稱作“八撞山”。
其實,炎帝的後裔共工氏並沒有撞到不周山,只是後來人們將語音弄混了,才將如此傳言越傳越廣。在共工氏死後,人們都奉他為水師 (專司水利的神)。
共工的兒子后土,也被人們奉為社神(即土地神)。後來,每當人們發誓時說“蒼天后土在上”的時候,人們就指的是后土,由此可見人們對他們的敬重。
顓頊的一生有傳世之子二十四人,他們的名字分別是:稱、伯服、中騙、驩頭、淑士、三面、季禺、東夷、虐鬼、小兒鬼、窮鬼、檮杌、窮蟬、苗民、蒼舒、敳頹、檮戭、大臨、尨降、庭堅、仲容、叔達、鯀等。
顓頊是個有水德的人,人們說他是以水德為帝,所以人們還稱他為玄帝,顓頊以帝丘(今河南濮陽為都城,以句芒為木正、祝融為火正、句龍為土正。他即位後,嚴格遵循軒轅黃帝的政策行事,使社會安定太平。
顓頊生前懲治了黃水怪,他死後還幫助民眾退去了洪水,救助了災民。因此,顓頊去世後還被人們尊稱為“高王爺”,大家還給他修了“高王廟”。
有一天,去世後的顓頊顯靈變成了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那天,他正坐在高王廟的臺階上閉目養神。忽然,天空突降暴雨,霎時間,洪水便從山上滾滾而來。接著,就見高王廟附近的田地和村莊都被淹沒了。
可是,當洪水流到白髮老人面前時,白髮老人用手朝前一指,那滾滾洪水卻戛然而止不再向前流了。這時,白髮老人又一擺手,只見從水中鑽出了兩個非人非獸的怪物來。
白髮老人再一揮手,那兩個怪物就好像有人摁著一樣,它倆便乖乖地沉下水去,再沒有露頭。隨後,那洪水就慢慢地退走了。從這以後,高王廟一帶再也不發生洪水災害了。而顓頊帝在當地人們心中的位置也更高了。
顓頊帝一生功績卓著,他曾重新制定了曆法,他還首先創制了九州,使各民族真正統一後的中華區域有了一個明確的建置,他初次確定了兗、冀、青、徐、豫、荊、揚、雍、梁九州的名稱和分轄區域。
據說早在顓頊帝時期,中華所統領的疆域就已經很大了。它北至“幽陵”(今河北、遼寧一帶)南至“交趾”(今廣東、廣西、越南一帶),西至“流沙”(今甘肅一帶),東至“蹯木”(今東海一帶)。
顓頊在位共七十八年,他活到九十八歲時逝世,他葬在了東郡濮陽頓丘城門外廣陽裡中。顓頊死後,他的堂侄,也就是玄囂的孫子帝嚳繼承了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