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一才子遊玩江南時,碰到一位老壽星過生日,於是便送了副對聯給他。
上聯是: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
下聯是:古稀雙慶,內多一個春秋。
老人一看,拍案叫絕:“妙哉!妙哉!”
有人問:“妙在何處?”
老人道:“這不正是我的年齡嗎?”
眾人一算,這才恍然大悟。
問,老壽星的年齡。”
林宇心裡計算了下,直接走到小二旁邊。眾人心裡訝異,難不成這人又猜出了謎底?
那旁邊的公子目光不由自主也看向林宇,只見他再次揮灑筆墨,刷刷寫下幾行大字。
小二低頭觀看宣紙上邊的文字。
“
上聯:花甲是六十年,兩個花甲加二十一歲便是一百四十一歲。
下聯:古稀是七十歲,兩個古稀加一歲,也正是一百四十一歲。
故,老壽星的年齡是一百四十一歲。
”
“恭喜公子,公子大才!”小二驚喜道,眼裡再沒有半點輕視眼前年輕人的意思。
透過小二的反應,眾人驚訝,沒想到這年輕人又答對了一題。
如果剛才第一題答對是瞎猜的,那這第二題呢?眾人好奇,忍不住紛紛前去觀看第二題的題目,不一會兒一個個搖頭晃腦,嘆息不已。
林宇先是眉頭緊皺,不明白大家為什麼會覺得這題難,這不就是簡單的加法題。而後,思考了一下,這才恍然大悟
在這個世界,王朝更迭,權利變換,你方唱罷我登場,統治者也逐漸奉行以類似於八股文為主的科舉制度。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因此,在科舉考試中開始大幅度的消減有關數學的內容,雖然大家並不討厭數學,但在一定程度上,社會形成了一種風氣,讓人覺得數學沒有地位,只有文學和政治以及兵法之類的才是主要,使得這個世界的數學開始呈現一種全面衰退之勢。
林宇前世受過高等教育,這種看似數值很大的數學題,在他看來卻是簡單的加減法的題目。
但對他們這些整日飽讀詩書基本沒做過數學題的才子來說,短時間之內要想答出來的確有些勉強。
不等小二說完,林宇又來到第三個燈籠底下,抬頭觀看燈籠上邊的謎面。
“
從前江郡有一老翁,臨終前留下一封遺書,分別交給五歲幼兒和女婿。
遺書中說:六十老兒生一子言非是我子也家產田園盡付與女婿外人不得爭執。